对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A.锌片溶解了32.5克 | B.锌片增重了32.5克 |
C.铜片上放出了1克氢气 | D.铜片上放出了1mol氢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氨溶液可用于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 |
B.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 |
C.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均可发生银镜反应 |
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生成的沉淀物不能再溶解 |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
A.加热可增强纯碱溶液去污力:CO32-+2H2O![]() |
B.用铁粉与高温水蒸气反应制取磁性氧化铁3Fe +4H2O![]() |
C.用烧碱溶液清洗铝表面的氧化膜:2OH- + Al2O3 = 2AlO2- + H2O |
D.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3Ag + 4H+ +NO3— = 3Ag++ NO↑+2H2O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
B.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是:O2+4e—+2H2O=4OH— |
C.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
D.将地下钢管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用来保护钢管 |
下列用品的主要成分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用 品 |
![]() |
![]() |
![]() |
![]() |
主要成分 |
CO2 |
Fe2O3 |
NaHCO3 |
CH3COOH |
用途 |
做制冷剂 |
做红色涂料 |
除油污 |
做调味剂 |
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序号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将0.1 mol·L-1氨水稀释成0.01 mol·L-1,测得 pH由11.1变成 10.6 |
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
B |
常温下,测得饱和Na2CO3溶液的pH大于 饱和NaHCO3溶液 |
常温下水解程度: CO32- >HCO3 - |
C |
向25 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 |
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
D |
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 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 |
产生的气体为乙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