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 A.苯酚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
| B.甲苯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乙烷不能 |
| C.苯酚与溴水作用得到三溴苯酚,而苯与液溴作用,在催化剂作用下才得到一溴代物 |
| D.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
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五项中的A
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
|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等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 (g)+3H2(g)
2NH3(g) △H="-" 92.4 kJ/mol。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 容器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
达平衡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
| N2 |
H2 |
NH3 |
||
| ① |
1 |
3 |
0 |
放出热量a kJ ![]() |
| ② |
2 |
3 |
0 |
放出热量b kJ |
| ③ |
2 |
6 |
0 |
放出热量c kJ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出热量关系:a<b< 92.4 |
| B.反应的平衡常数:③>①>② |
| C.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①>③ |
| D.N2的转化率:②>①>③ |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 A |
实验室制备硝基苯 |
将苯和浓硝酸混合后加热 |
| B |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氯化钠杂质 |
向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硫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
| C |
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 |
向盛有少量溴乙烷的试管中,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滴人用硝酸酸化 的硝酸银溶液 |
| D |
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
向盛有少量的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铜片 |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3所示。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3YO4 |
| B.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Z<Y<W |
| C.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Z比W更剧烈 |
| D.X、Z两种元素的氧化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
查处酒后驾驶采用的“便携式乙醇测量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醇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2,但实际乙醇被氧化为X,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式为:
CH3CH2OH—2e—====X+2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池内部H+由正极向负极移动 |
| B.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
| C.乙醇在正极发生反应,电子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
D.电池总反应为:2CH3CH2 OH+O2→2CH3CHO+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