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表是对农作物Ⅰ和农作物Ⅱ在同一土壤中N、P、K三要素肥效试验结果。“+”表示施肥,“—”表示未施。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肥料成分 |
试验产量与 原产量比(%. |
|||
| N |
P |
K |
||
| 农 作 物 Ⅰ |
— |
— |
— |
68 |
| — |
+ |
+ |
100 |
|
| + |
— |
+ |
70 |
|
| + |
+ |
— |
89 |
|
| + |
+ |
+ |
100 |
|
| 农 作物Ⅱ |
— |
— |
— |
35 |
| — |
+ |
+ |
48 |
|
| + |
— |
+ |
68 |
|
| + |
+ |
— |
91 |
|
| + |
+ |
+ |
100 |
A.农作物Ⅰ的氮素来自共生固氮菌
B.农作物Ⅱ的氮素来自固氮菌
C.对农作物Ⅰ来说,氮是非必需元素
D.不同的农作物对P、K的需要量相同
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最初电子供体和最初电子受体分别是水和NADP+ |
| B.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吸收光能后被激发并得到电子 |
| C.NADPH和ATP的形成都发生在叶绿体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
| D.NADPH在暗反应过程中,只能作还原剂,不提供能量 |
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
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
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
|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
|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
|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
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
|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
|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
| D.细胞减加速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
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
| 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减少 |
| C.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
|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