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 )
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 B.模板,温度,能量和酶 |
C.模板,原料,温度和酶 | D.模板,原料,温度和能量 |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别加入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既有R型细菌的菌落,又有S型细菌的菌落;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只有R型细菌的菌落。从实验结果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A.S型细菌有毒而R型细菌无毒
B.DNA是转化因子而蛋白质和多糖不是转化因子
C.DNA是遗传物质而RNA不是遗传物质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不是唯一的遗传物质
对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Dd的豌豆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1 |
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杂种后代性状表现的数量比是9:3:3:1 |
C.水毛茛的水面、水下的叶的形态有差异,说明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D.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
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子粒。原因是()
A.甜食显性性状 | B.非甜是显性性状 |
C.显性的相对性 | D.环境引起的变异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四只小桶内各放有20个等大的小球(红黄各10只),Ⅰ、Ⅱ、Ⅲ号小桶内红球标注字母A,黄球标注字母a,Ⅳ号小桶内红球标注字母B,黄球标注字母b,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他们每次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的小桶,重复多次。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配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
B.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Ⅰ、Ⅱ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相等 |
C.甲乙同学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Aa、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1/2 |
D.乙同学的实验可以模拟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