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高等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据图回答:
(1)过程A表示________,它发生在哺乳动物的_______器官中。
(2)过程B表示_______,其实质是__________和 的细胞核融合。
(3)如果该图表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那么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从______开始的,主要进行_______分裂。
(4)假设成体Ⅰ的染色体数目为20条,那么图中Ⅲ和Ⅳ的染色体数目依次为_________。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Ⅰ操作步骤:
(1)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2)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 3.00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3)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4)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Ⅱ结果见下表: (注:“+”表示蓝色的程度)
试管编号 处理 |
1 |
2 |
3 |
4 |
5 |
PH |
5.00 |
6.20 |
6.80 |
7.40 |
8.00 |
结果(颜色*) |
+ + |
+ |
橙黄色 |
+ |
+ + |
Ⅲ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要选择37℃恒温,原因是为了保证和相同的条件。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酶的最适PH是。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20年前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下图所示幽门螺杆菌细胞模式图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据图回答(在[ ]中填号码,在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一是细胞模式图,与图二所示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2)幽门螺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共同的结构有。(填名称)
(3)若需观察细胞的线粒体,需要用_____________染液处理,但图二细胞并不是理想的观察材料,原因是。
(4)在细胞分裂间期,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 ,化学成分主要由组成。
(5)图二细胞中[ ]___________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6)高等植物没有,但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填名称)
(7)与细胞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 。
(12分)图甲是某化合物(以下称化合物甲)的结构简图,图乙是物质通过细胞膜出入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甲
乙
(1)图甲各标号中肽键是________,化合物甲的确切名称是________。
(2)构成化合物甲的单体有________种,这些单体形成化合物甲时发生的反应叫做,此反应是在细胞的________中进行的。
(3)如果图乙代表细胞膜,则图乙的_______ (填“上方”或“下方”)是细胞膜的外侧,A代表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
(4)氧气通过细胞膜的过程类似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类似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
(5)科学家曾将番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含有Mg2+、Ca2+和SiO4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番茄吸收了大量的Mg2+、Ca2+,却几乎不吸收SiO44-,水稻则吸收了大量的SiO44-。这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__。
(6)制备细胞膜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材料的原因是。
1990年,在经过了长期的审查后,美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终于批准了对一名患有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症的4岁女孩实施基因治疗。腺苷酸脱氨酶是免疫系统完成正常功能必需的酶,临床患者先天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缺乏,导致她患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因此,她不能抵抗任何微生物的感染,只能在无菌条件下生活。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了很大的修复。下图表示治疗SCID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例中充当“分子运输车”的是________,目的基因是________,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
(2)要获得携带人正常ada基因的细菌,需要的工具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人的ada基因与胰岛素基因相比,其主要差别是________。
(4)如果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改造了某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写出该女性的卵原细胞在治疗前后的基因型:(正常基因为H,血友病基因为h)________ 、________ 。
(5)如果该女性在恢复正常后,与一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________ (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
C.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全部正常 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患病
(9分)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分析回答:
样地编号 |
植物种类数 |
simpson多样性指数 |
薇甘菊覆盖度(%) |
|||
引入前 |
引入后 |
引入前 |
引入后 |
引入前 |
引入后 |
|
1 |
22 |
25 |
0.88 |
0.97 |
72 |
65 |
2 |
16 |
21 |
0.71 |
0.86 |
92 |
75 |
3 |
20 |
26 |
0.85 |
0.98 |
75 |
62 |
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1)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薇甘菊攀爬覆盖到其它植物上,抑制了植物的__________,从而导致其它植物死亡。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__________模型。
(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____________。请用表中数据分析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野菟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被称为______________。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
(4)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是防治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信息。也可以将薇甘菊开发为饲料。用10kg薇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500g,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