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论述主要说明的是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
C.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 |
D.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
2014 年 3 月 5 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约1.7 万字的报告中,“改革”的字眼一共出现77次,赢来满场掌声。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社会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
①改革就是要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④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从“两手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这些变化主要表明()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 |
B.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条件性 |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
D.真理都是具体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200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创新对于经济来说,其哲学依据是:()
A.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
B.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C.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
D.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国共两党领导人2005年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的主张,大多都已得到实现。这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 |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C.一切从实际出发 |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两国元首确定的方向,坚定信心,运用智慧,拿出行动,就一定能够完成这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伟大事业。这启示我们,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 )
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制约
③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