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的发展史犹如一面镜子,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百年来国际风云的变幻。在21世纪,中美关系继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将为世界和平、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一: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从此,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
——《人教网刊》
材料二: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代表企图把中国代表视为根本不存在。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当时命令美国代表团成员不许同共产党中国的代表团成员握手。 ——回忆录《我的丈夫冀朝铸》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2012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作出了裁决,认定中国输美化学增白剂、镀锌钢丝、钢质车轮存在着倾销和补贴的行为。同一天,美国商务部还对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作出了初裁。在仅仅的24个小时之内,美国就针对中国的产品作出四次反倾销和反补贴裁决,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温。
——《新京报》
材料五:三年前的耶诞节后两天,美国专栏作家邦乔妮( Sara Bongiorni)望着家中节日后的满地狼籍时,忽然发现中国占领了她的家,包含电视、洋娃娃……,屋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于是决定展开全家“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计划。……这项计划的执行过程日前成书,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书中,邦乔妮描述她及家人在拒绝中国商品一年中的体验,发现以前一些再简单不过的事,例如买双新鞋、买件生日玩具或修理家具,在没有了中国之后,都变成一种痛苦折磨。
——《中国经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思考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后,参与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是哪一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思考美国五十年代的拒绝和中国握手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有何意义?
(4)针对材料四的中美贸易摩擦,你认为中国商务部应该寻找哪一国际机构来进行仲裁?
(5)通过阅读材料四和材料五,你认为中美两国为了更好的发展各自的经济,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1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节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所犯严重错误主要有三,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阶段斗争扩大化,这些错误给党、国家和人民还来巨大损失,但这些错误都是在探索中发生的,失误原因也很复杂,要具体、细致地分析。
(1)材料一中的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指出“党所犯严重错误主要有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一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阶段斗争扩大化”的具体表现。
(3)综合分析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怎样的能力?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农民衷心拥护《土地改革法》②农业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③“卫星田”的稻穗能托往一女孩 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下列几幅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图三人物分别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中俄之间的关系曾经历了对抗、盟友、对手、邻居加朋友几种模式。2005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正式宣布,双方决定于2006年首先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中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俄国是现代史上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结合中俄革命和建设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俄国十月革命是先在城市取得胜利,然后领导农村斗争取得胜利;而中国的革命走的却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中国革命是在俄国革命指导下进行的,为什么会走上不同的道路呢?请你结合中国和俄国的历史进行一下比较,并简单谈谈你的想法。
(2)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它的发展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决议:“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是曾使革命和平发展,使政权无痛苦地从资产阶级转到工人和农民,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回答:
(1)文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主要指哪两次革命?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布尔什维克党为完成“新高潮”的任务而选择了什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