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赏析《望岳》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创作这首诗正是青春勃发之时,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这首诗中炼字极为生动,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哪里。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大约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在郴州旅店所写。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因坐党籍连遭贬谪,终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运用虚实结合,将楼台、津渡、桃源的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的实景有机地结合。
B.运用拟人手法,雾气弥漫,月色朦胧,看不清楼台,望不到津渡,更找不到桃花源。
C.“闭”字准确而生动,衬环境之荒寂,避袭人之春寒,阻哀啼之杜鹃,挡落山之夕阳。
D.“砌”字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生动地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下阕中“此恨无重数”的“恨”有哪几重?请结合全词作简要概括。

春 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请结合具体词语分析白雪的形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①。寒灯思旧事,断雁②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③,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①悄然: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②断雁:失群之雁。③侵晓:破晓
下面对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句写忧郁之离愁,凝固不动。
B.第五句突出归家之梦时间的短暂。
C.第六句突出家书到达时间的久远。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烟月朦胧的沧江上看旅馆门外拴着的渔船,表现诗人对渔夫命运的关切。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抒发羁旅之愁的诗。
B.“寒灯思旧事”一句中的“寒”字是为了表现了诗人居旅馆时天气寒冷。
C.“断雁警愁眠”中的“断”写出了失群大雁的孤寂,同时又是诗人内心孤独寂寞的体现。
D.“凝情自悄然”中的“凝”写愁绪之沉重。

春日即事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
(1)“小雨丝丝欲网春”句中的“网”字用的很妙,请对此进行赏析。

(2)这首诗三、四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远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