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①《〈共产党人〉发刊词》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论十大关系》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下列中国学派与这一思想接近的是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李伯谦在《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与贡献——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独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流,既有对外的传播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壮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下列思想成果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①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②宋明理学的形成
③毛泽东思想的形成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该表反映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是
国家 行业 |
邮政 |
电话 |
铁路 |
航空 |
英 |
100 |
100 |
100 |
75 |
法 |
100 |
100 |
100 |
75 |
日 |
100 |
私有 |
75 |
25 |
美 |
100 |
25 |
25 |
私有 |
A.扩大政府开支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善交通事业 D.发展基础工业
右图是毕加索于1937年4月创作的名画《格尔尼卡》。该作品采用了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和风格,描绘了当时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居民的悲惨生活。当年毕加索创作该作品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A.开创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 |
B.揭露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
C.揭露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 |
D.体现各国各地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较客观的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 B.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 D.完全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