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D.海峡两岸经济互利互补 |
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 | 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 |
| 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 | D.反映苏联的官方态度 |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
|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
1693年,英王威廉三世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员。材料说明( )
| A.英王仍实行专制统治 | B.英王仍有很大的权力 |
| C.英国的政局长期动荡 | D.王权还没有受到限制 |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
|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 C.礼乐制 | D.九品中正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