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D.海峡两岸经济互利互补 |
傅雷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指出“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着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他在评价
A.《蒙娜丽莎》 | B.《日出·印象》 |
C.自由引导人民》 | D.《格尔尼卡》 |
古有两人吵架,一个曰“有没有天理!”,另一个驳:“你没有良心!”路过的先生向身边的学生说:“他们在讲道。”以此可判断先生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
A.道法自然 | B.治世不一道 |
C.兼爱非攻 | D.“理”存在的合理性 |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下面能再现安史之乱历史情景的诗句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B.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
C.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
D.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下列主张与其相同的是
A.《墨子》:“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 |
B.《明夷待访录》:“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C.《黄书》:“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者也。” |
D.汉文帝“弛山泽之禁……除田租税之半” |
《礼记·礼运》中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其中体现社会政治结构变化的语句是
A.“大道既隐” | B.“天下为家” |
C.“各亲其家,各子其子” | D.“货力为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