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1896年创办于上海的一份著名报刊。下列有关此报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创了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 |
| B.近代第一份通俗性报刊 |
| C.有利于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
| D.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
| A.工场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民营手工业 |
两宋时期,两浙路、福建路、广南东路科举出身的进士占了全部士人数的27%,而在南宋,这
个数字达到了52%。这主要是因为
A、科举制的推广 B
、南方经济的发展 C、皇权得到加强 D、北方受战争破坏
在中国古代,有助于缓解社会上“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一不公平现象的制度是
| A.均田制 | B.井田制 | C.一条鞭法 | D.农田水利法 |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在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灵渠 | D.芍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