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
|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
|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
|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 |
下列a、b、c、d四幅图中体现降水量、气温与雪线关系正确的是()
| A.a | B.b | C.c | D.d |
在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结合图文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
②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③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
④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
| A.①③ | B.①④ |
| C.②③ | D.③④ |
“ 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 塔黄” 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
①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②花色艳丽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③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④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
| A.①③ | B.①④ |
| C.②③ | D.②④ |
充足的日照是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石家庄市(38°N,114.5°E)某住宅小区(如图所示,图中a为南北两楼的楼间距)在大寒日正午时,南楼阴影刚好位于北楼楼角处。大寒日石家庄昼长约为10小时。表1示意我国部分节气的日期及太阳直射纬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冬至日正午时,图示住宅小区南楼阴影遮挡北楼的高度是
| A.a(tan31.7°—tan28.5°) | B.a(cot28.5°—cot31.7°) |
| C.a(1一tan28.5°cot31.7°) | D.a(1一cot28.5°tan31.7°) |
大暑日时,住宅小区北面窗户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1小时 | B.2小时 |
| C.3小时 | D.4小时 |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左图示意l985~2010年福建省耕地重心移动轨迹,右图示意l985——2010年福建省人口重心移动轨迹,福建省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为26。N,118。E。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福建省耕地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决定人口重心移动方向 | B.耕地重心和人口重心移动方向相同 |
| C.西北部地区可开垦耕地面积大 | D.耕地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地区 |
近年来福建省耕地、人口重心变化的原因是
| A.耕地、人口匹配失衡 | B.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 |
| C.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温度带界线和日平均气温稳定≥10℃日数(圆点)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示区域温度带界线发生变化的地理背景是
| A.气候趋于干旱 |
| B.气候趋于湿润 |
| C.全球变暖 |
| D.全球气温下降 |
图示区域西部温度带界线变化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 B.地形 |
| C.海陆位置 | D.人类活动 |
根据温度及温度带界线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开始大面积种植柑橘 | B.②③两地气温差异增大 |
| C.④地农作物生长周期延长 | D.⑤地的结冰期逐年缩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