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A.温度为15~18℃,干燥环境 |
B.温度为15~18℃,用水浸泡豆腐 |
C.温度为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 |
D.温度为25℃,并保持一定湿度 |
甲图表示燕麦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
B.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都小于10-8(mol/L) |
C.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
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
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 |
B.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小 |
C.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
D.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中,只有肾上腺、骨骼肌是效应器 |
艾弗里将R型肺炎双球菌培养在含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得到了S型肺炎双球菌,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 |
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
C.该实验不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
D.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S型细菌 |
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年份 |
1870 |
1900 |
1930 |
1960 |
1990 |
S基因频率(%) |
10 |
50 |
65 |
50 |
12 |
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
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
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D.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
A.蛋白质、酶、激素 |
B.细胞质、细胞液、组织液 |
C.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
D.真核细胞、酵母菌细胞、变形虫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