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只存在于微生物中 |
| B.制成“生物导弹”,将药物定向地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属于单克隆抗体在实践上应用的实例 |
| C.细胞株和细胞系均为工程菌,两者遗传物质相同 |
|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
| 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
| 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
| D.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
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
|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
|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
|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
|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
|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
|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基本观点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
|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
|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新类型 |
| D.环境改变使生物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
对于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来说,可遗传的变异不能来源于
①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 ③染色体变异
|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