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的植物等。请据图甲、表乙回答问题:
表乙:植物的花芽分别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E组 |
吲哚乙酸 |
0 |
3ppm |
3ppm |
0.03ppm |
0 |
细胞分裂素 |
0 |
0.2ppm |
0.002ppm |
1.0ppm |
0.2ppm |
花芽 生长状况 |
仍是 组织切块 |
形成 愈伤组织 |
愈伤组织 分化出根 |
愈伤组织 分化出嫩芽 |
稍生长 |
(1)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能够被培养成新成新的植物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包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能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 ]________和[ ]___________过程。
(3)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从表乙的实验结果可看出: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是实验中的二种重要物质。其中,新芽形成必须的条件是 ;而在培养形成完整新个体过程中,对它们的调控关键是 。
下图l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在图1的各个字母中,不参与构成群落的是(填字母)。
(2)图l中体现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F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也就是表示(填字母)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F、D。
(5)图2中丙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
(6)若图l是一农业生态系统,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秸秆当作燃料使用,粪便、废水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由此造成
(答出2点)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作为地膜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出现的问题。此膜可在自然条件下由图1中的(填字母)产生的催化降解。
某男子与一位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因而被要求进行医学隔离。在此期间,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该男子除了体温稍有升高外,并未出现其他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侵入人体的病毒,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__________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当体内有炎症时也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免疫。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_________,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_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的稳定,是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人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然该名男子这一次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却无明显流感患者病症。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成为禽流感患者,你的理由是:
①
②
已知二倍体番茄圆果(H)对梨果(h)为显性,植株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某同学以纯合的圆果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梨果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母本植株上获得的F1种子都表现为圆果。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的F1种子,长出许多F1植株,然后严格自交得到F2种子,以株为单位保存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F1植株所结的F2种子都出现梨果与圆果的分离,而只有一株F1植株(A)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圆果,可见这株F1植株(A)控制圆果的基因是纯合的。请回答:
(1)据分析,导致A植株圆果基因纯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分析F2植株的抗病性状,因此需要对这些圆果基因为纯合的F2植株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这些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梨果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这些F2植株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同学以纯合的梨果抗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圆果感病品种为父本,进行同样的实验,出现同样的结果,即F1中有一株植株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圆果,则这株植株圆果基因纯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最可能的基因型为。
(3)控制圆果和梨果的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现发现一株圆果番茄比正常番茄多一条5号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后分离,另一条5号染色体随机分离到一个子细胞中)。该圆果番茄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可能类型,若要设计实验对上述情况进行鉴别,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
_,然后通过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试管加,向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混匀后向A、B两试管再加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 min;
③取溶液和溶液等量混合,配制成斐林试剂;
④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 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对照组是(填试管字母)。
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
(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人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
(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次。
(5)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了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