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生产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个重要标志。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探究的是什么?
(2)写出图2所示实验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指出图2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
(4)铝、铁、铜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某同学想用实验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帮他设计一组合理的实验方案(写出步骤和现象即可)。
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若甲可以用于灭火,将甲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试液变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甲是一种红色固体氧化物,将甲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固体消失,。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__________。
(3)若甲含有4种元素且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向甲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乙和水,但无明显现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若一定量的甲与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下列情况与图像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
甲 |
乙 |
y轴含义 |
|
A |
生石灰 |
水 |
固体质量 |
B |
铜锌合金粉末 |
硫酸铜溶液 |
溶液质量 |
C |
工业炼铁的尾气 |
氢氧化钠溶液 |
气体质量 |
D |
密闭容器中的空气 |
红磷 |
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压强 |
金属铁、铝、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金属铜做导线是利用其延展性和性。
(3)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实验室中用如下实验来研究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在活动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
①乙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上述实验之一替换掉一种药品,即可达成实验目的。说明具体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按如图实验结束后,将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充分反应。然后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产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
A.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可能是无色的 |
B.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 |
C.乙、丙混合过程中,可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
D.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Al2(SO4)3,可能含有FeSO4 |
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①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②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1)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 写出检验G中气体的方法。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③若观察到,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猜想2:是碳酸氢钠猜想3:是碳酸钠
你认为猜想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排除错误猜想后,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反思与评价】
①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存在不足,他的理由是。
②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a,关闭b,装置I中加入黑色固体和无色液体,装置Ⅱ的热水中加入白磷,观察到Ⅱ中白磷燃烧。
①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2)装置I中加入大理石和过量稀盐酸,装置Ⅱ 中加入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打开a,关闭b,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一段时间后,关闭a,打开b。若装置Ⅱ 中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Ⅱ中一定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若装置Ⅱ中最终得到无色溶液且底部有不溶物,则II中无色溶液的溶质可能为。
牙膏是生活必需品,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品牌市售牙膏展开如下探究,请回答
问题。
【已知资料】
①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②K12、甘油、香精等均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Ⅰ:取一小段牙膏,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上层清液的pH为8.3,则此牙膏显性。
Ⅱ: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3次实验。通过测量SiO2质量,从而确定此牙膏中SiO2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①准确称取2.0g牙膏膏体,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并过滤。
②将滤渣转移至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至看到为止。
③______、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到剩余固体质量。(如表)
实验编号 |
1 |
2 |
3 |
实验前(g) |
2.00 |
2.00 |
2.00 |
实验后(g) |
0.43 |
0.44 |
0.45 |
④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此牙膏中SiO2
的质量分数为%。
⑤反思实验过程。
A.步骤①中加足量水的目的是。
B.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多次测量实验数据的目的是。
D.若验证步骤②中盐酸过量,可以选择的试剂是(至少写出类别不同的两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