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t1℃时,配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相同体积的水 |
C.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
D.要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甲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某种植蔬菜的专业户,不慎用污水浇灌了蔬菜,蔬菜上市销售时检测出蔬菜中铅、铜、铬、锌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这里提到的铅、铜、铬、锌是指:
A.原子 | B.元素 | C.分子 | D.单质 |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 B.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 C.加热液体 | D.固体药品的取用 |
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 B.金刚石作装饰品 | C.铜丝作导线 | D.氢气作高能燃料 |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 B.凿壁偷光 | C.火烧赤壁 | D.铁杵磨成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