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戊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丙处于同一主族,丙、丁、戊处于同一周期,乙与另四种元素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甲、乙、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甲、乙组成的常见气体X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丁的单质既能与甲戊组成的化合物Y的水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又能与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Z的水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X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3)丁的单质与Z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戊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与Y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化合物W,W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W是______(“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下表:
溶质 |
NaHCO3 |
Na2CO3 |
NaF |
NaClO |
pH |
8.4 |
11.6 |
7.5 |
9.7 |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ClO溶液的pH = 9.7的原因 。
(2)根据盐溶液的pH,可知①Ka(HClO) ②Ka1(H2CO3) ③Ka(HF) ④Ka2(H2CO3)的大小顺序为 。
(3)将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将CO2通入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至中性,则溶液中2c(CO32-)+ c(HCO3-)= mol•L﹣1
(1)某溶液中可能含H+,Na+,Ba2+,Mg2+,Fe3+,Al3+,SO42﹣,CO32﹣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下左图所示: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为 ,其物质的量之比 可能存在的阳离子如何用实验确定 。
(2)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10 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上右图所示
①曲线A、B的转折点为什么在一条垂直线上
②曲线B的溶质为
③A溶液最多还能吸收CO2体积(标况)为 mL
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写出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
(2)写出明矾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过量F通入A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每生成1 mol D(固体),同时生成_________mol E。
(1)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根据上述反应,XO4-、Z2、B2、A3+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2)已知KMnO4与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
2KMnO4 + 16HCl(浓) ="==" 2KCl + 2MnCl2 + 5Cl2↑+8H2O。
在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 。用单线桥法标出此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3)有下列6种物质:K2SO4、K2SO3、I2、H2SO4、KIO3、H2O组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已知在反应中K2SO3失去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这6种物质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反应中1mol氧化剂得到______mol电子。
(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①Cu、②液氨、③氯化钠晶体、④硫酸溶液、⑤干冰、⑥BaSO4、⑦金刚石.
(2)将等物质的量的①Na、②Na2O、③Na2O2、④NaOH投入相同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如果将等物质的量换成等质量则 。(填序号)
(3)用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当Al3+离子的物质的量与OH-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以下均填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或________时Al(OH)3沉淀量为最多沉淀量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