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下表是进行某实验时不同的处理方法,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ml) |
处理温度 |
处理时间 |
1号 |
淀粉糊(2ml)+清水(2ml) |
37°C |
10min |
2号 |
淀粉糊(2ml)+唾液(2ml) |
37°C |
10min |
(1)完成表中各处理后,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两滴碘液,将出现蓝色的试管是 ,其原因是 。
(2)另一支试管不出现蓝色,说明其中的淀粉已被 酶消化,本实验中设置1号试管的目的是 。
(3)将试管放到37°C的温水中加热的目的是 。
Ⅱ下表是初三·一班李明同学的平日食谱及食谱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试分析回答:
食物种类 |
日摄入 量(克) |
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
蛋白质(克) |
维生素C(毫克) |
钙(毫克) |
铁(毫克) |
||
馒头 |
1000 |
8 |
|
28 |
3.2 |
青菜 |
500 |
1.2 |
24 |
32 |
1.4 |
牛奶 |
100 |
3 |
1 |
104 |
0.4 |
猪肉 |
100 |
12 |
|
6 |
1.6 |
(1)营养学家研究提出:成年人的蛋白质供给量应不少于80克/天,钙供给量应不少于于0.8克/天,青少年因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其蛋白质和钙的供给量应更高。若李明长期按该食谱进食,摄入的蛋白质能否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无可能患缺钙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明认为“青菜基本没有营养价值”,于是近来减少了对青菜的食用量。他这样做最容易引发什么病症?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简要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明近来常常感觉乏力、头晕。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他要注意合理营养。据此,你认为他可能是患了什么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写出李明摄食后,其中的蛋白质在体内充分消化需要哪些消化液的参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
37℃;10分钟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4 |
碎屑 |
,2滴碘液 |
0℃;10分钟 |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改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研究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3)为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小组同学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对照组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组同学对于蚕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蚕总是只吃桑叶,而不吃其它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
(1)实验用蚕的来源:① 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 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小蚕。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_______(填序号)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变量:你认为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你打算选择哪两种植物的叶子?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每一组蚕的数量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 用1只蚕 ② 用10只蚕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 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结论是: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 |
裸地 |
草地 |
灌丛 |
早上 |
平均值:44.7% |
平均值:64.7% |
平均值:78% |
中午 |
平均值:16% |
平均值:30.3% |
平均值:39% |
晚上 |
平均值:41.3% |
平均值:54.3% |
平均值:59.3% |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 ,空气湿度最小的地点是 ,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地点,植物的 和 是不同的;而早、中、晚不同的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 ,最小的时间是 。所以,生物会 环境。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
(1)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同时保持其他条件一致,以便对照。这种实验的方法叫做
(3)实验装置: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 ,另一侧盖上 。这样在盘内究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4)实施计划: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5)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