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1)地震来临时,父亲正在屋外晒药草。父亲是个医师,三年前,妻子因病去世,父亲带着儿子来到离汶川五十多公里的山坡上,盖了一间屋子,住下来。
(2)地震发生后,父亲冲进屋内,把儿子抱了起来。当父亲转身向外奔时,房子坍塌了,他的腿被压在石头下。
(3)一阵彻骨的痛楚,让父亲几乎昏死过去。但是,他看到怀里的儿子已惊醒了,便强忍着疼痛,将儿子推了出去。
(4)儿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从未经历过地震,望着周围的山体一片片地滑落,儿子惊恐地偎回父亲身边,说,爸,我怕。
(5)父亲的下半截身子虽然不能动,但双臂还有自由。他抚着儿子的头说,孩子,不要怕,有爸在。
(6)儿子稍微安心了些,仍不敢走开。父亲扭头看看山,知道随时就会有石头滚落,于是让儿子到前面十几米处的空地上坐着。儿子不敢离开父亲,他用小手搬着父亲身上的石头,想把父亲拽起来。父亲说,孩子,听爸爸的话,到前面去。
(7)儿子乖乖地坐在前面几米处,望着父亲,眼里含着泪水。
(8)孩子,不哭,爸给你讲个故事吧。
(9)好啊。儿子一听,顿时忘记了眼前的一切。
(10)父亲欠着身子讲,非常吃力。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以这种方式吸引儿子的注意力。父亲看过周围的山势,惟一出山的路已被大量的山体滑坡掩埋。
(11)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
(12)儿子终于忍不住了,他抱着肚子说,爸,我饿了。
(13)父亲发现,儿子对他的故事已经不感兴趣了。
(14)父亲趴在地上,喘息了一会儿,突然说,米香,儿子,爸闻到米香了。
(15)真的?儿子的眼睛顿时亮得像两颗晨星。
(16)爸闻到了,就在十里外,肯定是解放军叔叔来了,他们在蒸米饭。
(17)儿子笑了。他雀跃地欢呼着。
(18)父亲低下头,两行眼泪落到手臂上。他用拳头狠狠地砸一下地,暗骂自己的腿。如果不是压在这里,他一定会翻山越岭,把儿子背出去。
(19)刚才的话,父亲是在欺骗儿子。他怕儿子饿了,弱小的身子,随时都会倒下去。
(20)儿子心思单纯,他对父亲的话信以为真,所以,他不时地爬上小树,向山下望着。
(21)孩子,听爸的话,别乱动,要不你会更饿的。
(22)儿子乖乖地坐了下来。
(23)夜晚来临了,儿子又开始摸自己的肚子。
(24)爸。
(25)嗯。
(26)你闻闻,有米香吗?
(27)父亲使劲一嗅,说,有,就在十里外,解放军叔叔快找到咱们了。
(28)米香,米香。儿子喃喃地说着,蜷缩在树下,睡去。
(29)第三天上午,儿子醒来了。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爸,还有米香吗?
(30)父亲微笑着说,有,有。尽管此时,父亲已经没有了精神,他趴在地上,甚至连欠起身子的力气也没有了,但是,他必须笑,笑给儿子看。因为儿子只有看到他脸上的笑,才会安心。
(31)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
(32)儿子在父亲的谎言中,守候着希望,父亲的体力却在逐渐消失。渐渐地,父亲觉得眼前发黑,仿佛有一只手抓住他的腿,往地狱里拖着。
(33)就在这时,儿子突然爬上小树,欣喜地叫道,爸,米香,米香,我闻到了。
(34)父亲精神一震,激动地说,真的吗?
(35)是真的。儿子说。
(36)儿子的话给了父亲莫大的鼓舞。一开始,父亲是以谎言欺骗儿子,但是现在,竟然真的飘来了米香,他嗅了一下,仿佛真的嗅到了。但是,直到傍晚,也没有人上山来。父亲望着儿子说,真的有米香吗?
(37)儿子说,我再去闻闻。
(38)儿子爬上小树,使劲地嗅了嗅,叫道,爸,真的有米香,从山下飘上来的。儿子溜下树,趴在父亲身边说,还有红旗,我看到了红旗,漫山遍野,一片通红。
(39)父亲握着儿子的小手,突然两眼一湿。因为他知道,现在风是往山下吹的,在山坡上是逆向,不可能嗅到米香。儿子之所以这么说,是他小小的心灵已经懂得了善意的谎言。
(40)正是儿子的话,让父亲的体内涌出了无穷的力量,他睁大眼睛,不让自己睡去。
(41)第四天早上,一架直升机从天而降,搜救人员发现了被困的父子,将他们救了出去。
(42)当有人问到他们依靠什么活下来时,父子俩异口同声地说:米香。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选文第(15)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7)(18)(39)段中都写到眼泪,但是所表现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又各不同,用恰当的语句分别概括。
选文中的父亲和儿子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结合全文回答选文第(42)段中加点词“米香”的含义。
选文有一千多字,而对父子如何获救的内容只在第(41)段用了一句话,你如何理解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选文故事感人至深,谈谈阅读后你的启示和感受。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
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
距离中考还有20多天了,初三复习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这天,一个叫程海的初三男生来找我,嗫嚅地说:“老师,我写了一篇作文,想麻烦您给我看看。”我欣喜的接过作文,我不教他,但我一直在留意他。他长得又瘦又小,但成绩十分优异;他是“特困生”,三年的学费全免。
那是一篇写得挺不错的作文,我很喜欢,就边改边将它敲进了电脑。当我将一篇打印稿交给程海时,他喜出望外地看着我,一叠声地说了七八个“谢谢”。
后来,从他班主任那里得知,他对自己很苛求。他生活那么困难,却不肯接受大家的捐助。每次买饭,都是二两米饭,半份素菜。初三这么苦,这么累,我不由得有点心疼和担心。
过了两天,我特意到初三的售饭区等候程海,程海来得很迟,我知道他特别惜时,晚一些来为的是错开排队的高峰。程海往打卡机里插卡的时候,我看到显示屏上清晰地跳出了61.50元的字样。他买了一份饭 、半份菜,还剩下60元钱。我和他边聊边往就餐区走。当我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我们时,我把自己的饭卡递到程海面前,假装很随意地说:“我们交换一下好吗?别紧张,我需要减肥,你需要长肉,咱们一起努力,到中考那天,你把我饭卡里的钱用完,我把你饭卡里的钱用完,你说好不好?”程海有些手足无措,低声说:“老师,我的……钱,够用。”我说:“我看见你的卡里还有多少钱了。别让我着急了,咱俩其实是互相成全。好了,把你的卡给我吧。”程海说了声“谢谢”,就和我交换了饭卡。
我的饭卡里存有200元钱,足够他这20天用了。那之后,当我去食堂买饭,偶尔遇到往初三售饭区走的程海,我都会向他做一个“V”型手势,鼓励他努力吃,努力学。
中考来了。
中考又走了。
程海到学校来找我,郑重将饭卡还给了我,并真诚地向我道谢。我也找出他的饭卡,笑着说:“我的任务完成不赖,你可不如我。你看你,还是那么瘦!”程海说:“其实我长肉了,偷着长的,老师看不出来。”
很快,中考成绩下来了,程海的成绩非常优异。作为关爱着他的老师和关注着他的朋友,我就像自己又经历了一次金榜题名一样高兴。
临近放假的一天,我到食堂去买饭。我将饭卡插进打卡机,显示屏上居然显示出了140元的字样!我一下子懵了。我把饭卡抽出来,到储款机那里去查询,结果是这张饭卡近期没有储过款!也就是说,在中考前的20天里,程海仅仅花去了他“自己”的那60元钱!
我捏着那张饭卡,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我惊问自己:是不是,我在无意中伤害了这个十分要强的孩子?
此刻,如过程海出现在我面前,我将对他说些什么?我想我可能会说:孩子,穷,本不是你的错,不要用自己羸弱的身体去给“穷”这东西殉难,它不值得。如果一个人,表示愿意和你并肩迎击困难,你自然可以分析他的用心是否真纯;而当你明白的知晓他原是惴惴地揣了一颗善心,并希望用这颗善心给你温暖的时候,你就应当赐给他一个机缘。要知道,有人会把你欣然领会一份善意看成是对他的至高奖赏。他期待着你幸福地体察到他的良苦用心,他也期待你日后同样成为慷慨地赠予他人温暖的人。
孩子,我们之间曾发生过一个美丽的故事:你的一篇作文给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份有价值的记忆。相比之下,如今被我捏在手里的这张饭卡是多么的不幸,它本是想殷勤地编织一个动人的故事的,岂料却留下了一处败笔。
孩子,你在高中还好吗?买饭的时候,别总去得那么迟,早一点去,可以买到热一些可口一些的饭菜。与程海交换饭卡时,“我”先“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然后才“假装很随意”的对他说了“我”的意思。“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当发现程海仅花去他自己60元钱时,为什么“我”“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试揣摩此时“我”的心理。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看,分别有什么作用?
文章后三段的议论抒情部分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精彩语句。请谈谈你对“要知道,有人会把你欣然领会一份善意看成是对他的至高奖赏。”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题。
(1)最近孩子睡觉特别早,而且总是说梦话,像是在和一个人聊天的样子。
(2)自从孩子的妈妈去世后,我明显地感觉到她变得不愿说话了,从前那个好动的女孩子一下子变得文文静静。我多么希望她还像以前那么淘气啊,到处翻弄她收藏的“破烂”,自己玩“过家家”,把自己的屋子弄得像个猪窝。现在,她的屋子干干净净的,却少了一份孩子该有的活泼。
(3)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我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我尽力不让女儿看到我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地运送出去。但孩子似乎一下子懂事了,她怕我伤感,很少和我提起她的妈妈,甚至,连书桌上那张她妈妈的照片也被她放到了相框背面,正面依然是阳光灿烂的她自己,在花丛中翩然如一只欲飞的蝴蝶。
(4)我给她租各种动画片光碟,在电脑上下载游戏,想尽办法让她玩。可她好像突然对这些都没了兴趣,每天回来就埋头写作业,然后就嚷嚷着要睡觉。
(5)对于女儿的这些变化,我有些不安,担心长此以往孩子会生病。周末,我领她去吃肯德基,她一个劲儿地问我几点了。我对她说,今天是周末,作业可以明天写,今天多玩一会儿。她却用不容商量的口气对我说,八点半必须到家。到家后,她看了看表,连澡都没洗就迫不及待地钻进了被窝。我有些疑惑,女儿小小的心里似乎藏着什么秘密。
(6)我想孩子的心理一定出了问题。我带她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说这是典型的忧郁症,是失去了最亲近的人导致的。医生建议我多陪陪孩子。那样有利于她早日从伤心的泥沼中爬上岸来。
(7)她生日那天,我领她去滑旱冰,难得看到她那样高兴。看着女儿像一只羽翼渐丰的雏燕,学着飞翔,我的眼里蓄满了泪。孩子,这才是你应该过的生活。那些生活的苦难,不应是你这样一颗幼小的心灵该承受的啊!
(8)可是她并没有忘记她的睡觉时间,滑了一会儿,她就问我几点了。我故意骗她说刚刚七点。她玩得很开心,笑容灿烂,如圣诞的烟花。
(9)回到家的时候,她看到闹钟显示已经十点多了,马上问我是不是她的闹钟出了毛病。我点着她的小脑袋。笑着说:“小傻瓜,爸爸骗你的。今天是你的生日,又是周末,就是想让你多玩一会儿……”没想到还没等我说完,她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令我手足无措。
(10)“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看不到我。会很伤心的……”她伤心地哭着说,“在医院最后一次看妈妈的时候,妈妈对我说,每天晚上九点都会到我梦里来看我,我们还拉了钩呢。”
(11)原来,这就是孩子的秘密!
(12)我眼前浮现出妻子临终前那张苍白虚弱的脸上尽力露出的微笑,看到她艰难地伸出她的小指,和女儿拉钩,许下她们相约的诺言:每天晚上九点,在梦中,不见不散。
(13)为了这个约定,女儿始终坚持晚上九点之前睡觉。
(14)我为女儿铺床的时候,一眼便看到了她的妈妈。原来,女儿把妈妈的照片放到了相框的背面,是为了能在睡觉的时候更近地看到她啊!梦真是一件神奇的宝贝!白天丢掉的,可以在梦里捡回来;现实中没有的,可以用梦补上。
(15)夜里,我蹑手蹑脚地去女儿的小屋,小心翼翼地给她盖被子。我怕惊动她,她现在一定在和她妈妈玩耍,或者赖在妈妈的怀里缠着妈妈给她讲故事。我看着她甜甜的微笑着的脸,在那个梦里,慢慢绽放成花朵。读完全文,如果给文章加一个标题,你是选“孩子的秘密”,还是选“梦是夜的花朵”,请说明理由。
为了让女儿找回阳光灿烂的自我,父亲主要为女儿做了哪些事?
租光碟、下载游戏、、、从语言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我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
(2)我看着她甜甜的微笑着的脸,在那个梦里,慢慢绽放成花朵。本文在写作上较明显的特点是多处使用伏笔,请找出一处,并说说使用伏笔的作用。
知道了女儿的秘密后,父亲感到了困惑:是让女儿留在虚幻的梦中,还是引导她从梦中走出来?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100字左右。)
阅读下文,完成题。
跌倒了也要笑
(1)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他最终没有活过“一年半”,但气管被割开,“枯瘦得像仙鹤一样”的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读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间写的名诗《跌倒时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2)跌倒也要笑,是苦中作乐的顽强精神,是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具有这样的可贵品质,早晚会走出低谷,再创辉煌,即便壮志未酬,也会虽败犹荣,虽死犹生。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3)曾有人说,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一个苹果砸中了牛顿,还有一个苹果在乔布斯手中,这个苹果被咬去一口,是他多年遭受苦难的隐喻。创业、跌倒、再创业、再跌倒,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可是,他的手下居然发动“政变”,把他从自己的公司扫地出门。跌了这样的大跟头,他不过淡然一笑,又开始重新创业。不久,机会来了,他原来的公司终于看到了他的价值,又请他回去主持大局。从此,他便如鱼得水,大显身手,事业一路高歌,奇迹接连出现,他的产品影响了整个世界。
(4)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这一跤让他跌得鼻青脸肿,惨不忍睹,先贬黄州,又贬颖州、惠阳,最远贬到海南儋州,这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面对人生低谷,超强的乐观精神救了他,东坡放言:“百年须笑三万六千场,一日一笑,此生快哉!”于是,黄州城外赤壁山前开怀一笑,《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便横空出世,奠定了他文化伟人的历史地位。
(5)当年,曹操兵败赤壁,80万大军被扫荡一空,身边只有数骑。逃亡路上,将士都心情沮丧,无精打采。曹操却谈笑风生,似乎是在凯旋。他的乐观情绪感染了周围的人,行进速度明显加快,不久便脱离险境,回到魏地。后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也没要太长时间。
(6)《菜根谭》说得好:“得意时论地谈天,俱是水底捞月;拂意时,吞冰啮雪,才为火内栽莲。”就是说,作为一个修行人,处处顺境,就得不到真实修行;必须要在逆境中,才能够有所成就。作为一个创业人,不经失败,不跌跟头,没有“跌倒也要笑”的精神,也不会真正成熟。只有在跌倒的时候,仍然能够直面蓝天,能够仰天长笑,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请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③④⑤的顺序安排不够合理,请调整并说明理由。
读完本文,结合实际说说你应当如何面对“跌倒”。
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嗖”地一翅飞起,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想是二郎变了等我哩!”急转身,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地啄一嘴。那大圣就蹿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作一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二郎见他变得低贱。。。。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礲踵。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真君赶至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知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杆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扑地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着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原。正着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甚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甚么齐天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
节选自《西游记》作者对“二圣斗变”的描写有几个层次?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孙悟空神通广大,可在变为土地庙时却因尾巴“不好收拾”,只得竖在后面作一旗杆。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学会看病
⑴儿子比我高了。
⑵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⑶“你病了。”我说。“噢,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
⑷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⑸“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
⑹“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⑺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以后该怎么办。
⑻“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会回家。”儿子说。“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敏。“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什么本?”他不解。“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⑼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⑽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⑾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⑿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⒀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⒁“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⒂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⒃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作者:毕淑敏选文有删改)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化。
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表达的妙处。
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请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第⒃段画线句的理解。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独句成段,强调“儿子”长大了,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
B.第⑹段“我”逼问“儿子”和第⑻段“喋喋不休地指教”,表现母亲是一个冷漠的人。 |
C.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起到了升华主题、深化中心的作用。 |
D.文中的“儿子”愿意接受磨炼,在母亲的指点下,学会了独自去医院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