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5-甲和5-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问题。图5-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 B.沙丘 | C.冲积扇 | D.沙丘 |
图5-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 | B.风力堆积 | C.流水侵蚀 | D.流水堆积 |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浓度的日变化。图中(图4)示意(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浓度日变化。完成8—9题。日出时,CO2浓度变化趋势为:
A.继续上升 | B.开始下降 | C.继续下降 | D.开始上升 |
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A.北美、常绿阔叶林 |
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
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 |
D.西伯利亚、针叶林 |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3回答5—7题。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A.滥采矿产 | B.过度农垦 |
C.过度樵采 | D.过度放牧 |
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
A.绿洲农业 | B.河谷农业 | C.节水农业 | D.高效农业 |
GIS是用于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将它作为课题研究。据此完成3—4题。下列四图(图2),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在手中没有普通地图的情况下,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同学们拟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
①地形图层②土壤图层③气候图层
④人口图层⑤商业网点图层⑥农业图层
⑦工业图层⑧城市图层⑨交通图层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⑥⑦⑧⑨ | D.⑤⑥⑦⑧ |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1完成1—2题。关于三邮票民居判断正确的是:
A.①内蒙古民居②陕北民居③云南民居 |
B.①云南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
C.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
D.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 |
三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C.③-终年高温多雨 |
D.②-湿热的气候 |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24—25题。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 水稻田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