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的功能区,且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问题。图中表示居住区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中丙功能区分布在河流下游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 B.政治因素 |
C.社会因素 | D.环境因素 |
辛店洼的“鱼塘—台田”生产模式是一种新颖的()
A.种植园农业 |
B.商品粮基地农业 |
C.自给农业 |
D.混合农业 |
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进行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②大量施有机肥,改良红壤③兴修水利,减少旱涝灾害④实施平原绿化工程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地区为高产田,②地区为低产田,形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降水条件不同 |
B.热量、蒸发条件不同 |
C.地形、水源条件不同 |
D.农业技术水平不同 |
下表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资料,据表完成1~2题。
月份 项目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5.6 |
0.6 |
0.8 |
21.4 |
平均气温(℃) |
-3.2 |
13.7 |
27.3 |
14.4 |
13.2 |
降水量(mm) |
3.3 |
43.2 |
247.2 |
26.2 |
669.4 |
1.该地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宁夏平原 D.江汉平原
2.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荒漠化的防治
C.商品农业基地的建设 D.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12~13题。
12.“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3.“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