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三种无色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两种溶液,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要求:①选择试剂时,同类物质在鉴别中只能使用一次;
②每次鉴别一步完成;
③有微溶物生成的,不按沉淀处理。请回答:
(1)你认为鉴别方法最多的两种溶液是: ; 。
(2)鉴别上述两种溶液,你所选择的试剂分别是(最少写4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你所选择的任意一种试剂鉴别这两种溶液,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
|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
实验温度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80℃ |
固体种类 |
冰糖 |
冰糖 |
冰糖(粉末) |
冰糖(块状) |
冰糖 |
食盐 |
冰糖 |
固体质量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溶剂种类 |
水 |
植物油 |
水 |
水 |
水 |
水 |
水 |
溶剂质量 |
50g |
50g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四组实验与前三组实验的比较,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第四组实验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
水、NH4Cl、CaCl2、NaCl;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
水的体积 |
所加物质 |
测量液体温度(℃) |
实验1 |
50mL |
NH4Cl |
15 |
实验2 |
50mL |
CaCl2 |
28 |
实验3 |
X |
NaCl |
21 |
实验4 |
50mL |
无 |
22 |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________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
【反思提升】
(4)经讨论该小组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______(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3·15”晚会,曝出某品牌金饰品掺假的事件,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的金属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怎样鉴别真假黄金?
(2)怎样确定钯的金属活动性?
【查阅资料】(1)假黄金通常是黄铜(Cu—Zn合金);
(2)钯(Pd)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可作饰品.
【实验药品】钯、铂(Pt)、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钯(PdCl2)溶液
【实验探究】(1)鉴别黄金样品的真假
取黄金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观察到黄金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___,说明此样品为________(填“真”或“假”)黄金.
(2)探究钯的金属活动性
依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想钯的活动性可能与银和铂相近,于是他们利用上述药品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把钯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
________ |
钯的活动性比银弱 |
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钯的活动性比铂________ |
初步得出结论: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
探究过程如下:
Ⅰ.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向B中加入质量为m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向B中缓缓加入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Ⅲ.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Ⅳ.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________、________、称量.
(3)通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①Ⅱ中,移出D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计算结果偏________.
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
容器I |
针筒I |
容器Ⅱ |
针筒Ⅱ |
a |
二氧化碳(充满) |
10mL澄清石灰水 |
二氧化碳(充满) |
10mL水 |
b |
0.65g锌 |
15mL盐酸 |
0.24g镁 |
15mL盐酸 |
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Ⅰ、Ⅱ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
(1)实验a中,容器Ⅰ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墨水液面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b中,针筒Ⅰ、Ⅱ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产生气泡更剧烈的容器是________(填“I”或“Ⅱ”),红墨水的位置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