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法律,标志着“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此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又通过了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上述立法的目的是
①扩大行政权力,增强政府权威
②规范公民行为,加强司法监督
③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权益
④健全法律制度,建设法治政府
| A.①② | B.①④ |
| C.②④ | D.③④ |
古语云:“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从哲学上看,这警示我们
| A.要注意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
| C.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 D.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2010年9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宴会上强调: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这体现了( )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 B.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
| C.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
连日来,网友开始了造句大赛,网络上出现了36万多条“造句”,唐诗、宋词、流行歌曲乃至广告语,无一不被网友们改成“李刚版”,众怒引发的创造力,令人惊叹,更有网友自编自唱了一首名为《我爸叫李刚》的网络歌曲,被网友封为“神曲”,可以证明公道自在人心。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公道”即( )
| A.真理的客观性 | B.真理的具体性 | C.真理的条件性 | D.认识的无限性 |
曾经有一年“狗患”盛行,据记载,全国共报告“狂犬病”病理393例。对于养狗,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养狗者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不养狗者认为狗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卫生防疫部门认为狗咬伤人的后果很严重,而律师则认为养狗不完全是个人行为。材料表明
| A.思维方法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
| B.世界观、人生观不同,产生的认识不同 |
| C.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 D.立场、知识构成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
当前,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迈向汽车社会。汽车
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酒驾等。从唯物史观看,“汽车道德”的出现体现了( )
| A.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B.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
| C.社会意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