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北京以8%的GDP增速位居全国31个省区市排名末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行有余而力不为”?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北京提出要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列,把五年年均增速审慎确定为8%,为全国31个省区市最低。面对“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北京的科学发展在“调”和“转”上加大力度。围绕群众关心、舆论关注的交通拥堵、房价虚高、大气污染等三大问题,北京坚决实施控车市、调楼市和首钢退市三大策略。虽然这三大措施直接影响了1.8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却大大便利了市民的出行,维护了楼市稳定,老百姓也得到了更多的“蓝天白云”。如果说,“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调控是中央下发给各地的一张考卷的话,倒数第一,恰恰是北京“行有余而力不为”的精心备考,是心甘情愿主动站位的结果。
结合上述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说明北京在GDP增速排名中甘愿倒数第一的依据。
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和重点,果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运用财政知识,为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出合理化建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8年12月8-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注意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胜劣汰的要求,着重缓解和消除发展的瓶颈制约,切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要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效应,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合力。”
结合上述材料,试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理由。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1 2003—2006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投资构成
注:2003年~2006年,广东省高收入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年增长幅度”庭。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财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房屋、车辆、收入。
材料2 2003-2006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人(单位:元)
材料3 2003-2006年广东省人均GDP情况
注:由于申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股民人数和新开户人数都急剧地增加,股票交易量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景象,2006年人均购买有价证券投资额较上年猛增52倍。
问题:(1)材料1、材料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l、材料2与材料3之间有什么联系?
(3)政府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人?
材料一 2005年我国社会经济收入差距状况分析表
比较项目 |
全社会收入 |
城乡居民收入 |
行业(人均平均工资) |
职业收入差距 |
|
收入 差距 状况 |
居民收入 基尼系数: 超过0.4 |
城镇居民:年增速8%-9% 乡村居民:年增速4%-5% |
全国机关:约1.6万;事业单位:1.5万;企业:约1.4-1.5万;电力、煤气等行业;超过6万元 |
企业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收入差距普遍在20倍以上 |
注:联合国有关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超过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差距悬殊。
材料二 2005年10月,党的十届五中全会强调: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材料三 2006年3月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统观全局,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统筹兼顾,关注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二与材料三共同说明了什么?
(2)从经济生活角度回答党与国家为什么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3)运用分配、财政与税收知识分析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近年来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全国财政收入连续突破2万亿元、2.5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
(1)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哪些?
(2)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有什么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