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对联和诗歌形象地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特征。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入网,阡陌纵横似江南。”这是河套平原的真实写照。河套平原成为米粮川的主要原因是………………………( )
A.引黄灌溉 | B.土地肥沃 | C.降水丰富 | D.光照充足 |
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反映的人文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
A.四川、福建 | B.河北、河南 | C.北京、河南 | D.山西、安徽 |
读某区域主要经济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区域的主要农业区与城市分布在南部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 | B.气候 | C.水源 | D.资源 |
下列有关甲、乙两农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农业区气温相对于乙农业区要低,适合发展乳畜业 |
B.甲农业区气温相对于乙农业区要高、且地广人稀,利于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
C.乙地区城市众多,适合发展花卉种植业 |
D.甲农业区旱涝灾害频发 |
有关A、B两工业城市工业发展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A城市主要发展造纸业、B城市主要发展炼铝业
B.A城市主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B城市主要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
C.A城市海运便利,有助于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
D.B城市位于湖泊附近,水源充足有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
恩施大峡谷,是清江大峡谷的一部分,峡谷全长108公里,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峡谷里几乎能找到喀斯特地貌的各种形态。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恩施大峡谷的岩石类型属于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列有关恩施大峡谷的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海陆变迁——地壳上升水平挤压——流水侵蚀 |
B.海陆变迁——地壳上升——断裂下陷 |
C.地壳水平挤压——地壳上升——断裂下陷 |
D.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
恩施大峡谷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技术手段是
A.RS和GPS | B.GIS 和GPRS | C.GPS和GIS | D.RS、GPS和GIS |
读2013年3月2 日 8时亚洲东部地面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⑤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A.1 036 hPa | B.1 034 hPa | C.1 030 hPa | D.1 020 hPa |
图示区域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此时华北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
B.此时①地吹偏南风,风力最大 |
C.①―②―③地降水大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 |
D.3个月后,④地盛行东南季风 |
图示日期后几天内
A.日出时物体影子西偏北角度增大 |
B.悉尼市正午太阳高度略有减小 |
C.北京市昼长长于三沙市 |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
下图所示两个国家,自古以来都不是粮食大国,每年要靠大量进口粮食维持人们的需要,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二大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图示两个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二大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主要优势区位是
A.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 |
B.平原面积开阔,土壤肥沃 |
C.人口众多,海运便捷 |
D.产业体系完善,食品精细加工业发达 |
图示两国每年大量进口的粮食的主要来源国最可能是
A.澳大利亚 | B.美国 | C.中国 | D.阿根廷 |
2012年9月28日,福建闽江水系跨区域调水工程开工。项目完工后,以永泰龙湘水库作为引水工 程的龙头水库、以莒口水闸作为调蓄水闸,可有效提升福州城区、平潭、长乐、福清等地的安全供水保障能力,预计受益人口达334.8万人。下图为闽江调水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福建实施闽江水系跨区域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是
A.平潭综合试验区等地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 |
B.闽江水系径流量大,并且季节变化幅度较小 |
C.福州等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大、增长快 |
D.沿线地形平坦,工程难度小,基本能自流引水 |
闽江水系跨区域调水工程实施后的影响是
A.调入区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 |
B.闽江流域旱灾发生频率增加 |
C.加剧福州等城市的地面下沉和海水倒灌 |
D.闽江流域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