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在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骨骼肌战栗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浆细胞 | B.过敏反应 | C.记忆淋巴细胞 | D.免疫反应 |
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 | B.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
C.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 B.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
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