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酒婆(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
“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炮打灯”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酒,穷人们喝了它,可以在劳碌了一天之后,缓解疲劳,忘记烦恼,洒脱放纵一番。
B.“直落”“好像倒进酒桶”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
C.酒婆死了,老板在知道祸根在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内疚,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诚实了一次反而害了酒婆。
D.小说着力塑造了以酒婆为代表的一群下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
琴声
有一种琴声,是注定难忘的。
那个冬日,我新到山中的学校,异常烦闷。忽然听到清脆的风琴声,那么流畅,那么活泼有力,那么振奋人心!我的心怒放了,痴想:那一定是春姑娘一样的妙手在弹琴,那披肩的秀发随着忘我的微晃而陶醉,那曳地的长裙如花颤动……
经不住琴声的诱惑,我推开一间小屋的门,竟是个老太婆!驼背白发,手似松根。她一手挽着外孙女,一手流利地弹奏,满脸菊花般的微笑拂去我的惊疑。多么年轻的心!
后来我得知她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老伴曾被错批错整,自己也曾被停教反省。她用蓝天般的胸怀容纳风雨,她以流水般的不屈笑看烟云。
又是一个夏夜,停电了,人无聊地闲游,忽听得教学楼如歌的琴声,如春风绿过田野,如雨笋落壳竹林;如蛙声应和,似拍岸涛声;仿佛黑夜里亮出一轮明月,又如孩童们追逐风筝……呵,只有热爱生活,满是爱心的人才有这样的心灵!
这是什么仙子下凡呢?
我寻声而上,找到了满是烛光的一室。原来是余老师,一个瘦瘦的孱弱的中年女人。
“弹得真好啊!”我赞叹地说。
“好久没弹了,手生!”她谦和地笑笑,又说,“你的文章好,坚持写,一定成功!”
其时,她已重病在身,得的是脑癌。不久挥手人生,那是她最后一次弹琴!
余音犹在,人已长眠,真令人痛心。那如丝如缕、如雨如潮的琴声常出现在我梦中。
老者如斯,病者如斯,当消沉的时候,琴声飞扬——我怎能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笑对人生!
在文中悠扬的琴声中,你听出了什么味道?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10分)

阅读理解。
古藤
王剑冰
A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腾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白日成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在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侵袭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B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而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它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在文中作者主要“品读”了古藤哪些意象?
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为什么“吃惊”?(2分)
本文很多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选择一句作点评。
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你能说说作者通过古藤的形象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散文,完成小题。(13分)
杜鹃
席慕容
原来,并不是每个春天都能一样的;原来,也有花开得好或者不好的分别的。
三、四年以前,那个春天,石门的杜鹃开得特别的好,在水库管理局的大草坪上,一丛又一丛的怒放着。都是种了好多年的老树了,长得特别茂密高大,花开起来的时候,像是一片锦绣的帷幕,鲜紫、大红、浅粉,在蓝得透明的天空下燃烧,把所有经过的人都看呆了
那个春天我开始画一张大画,上面满满的都是盛开的杜鹃。
可是,好短促的春天呀!画只画了一半,杜鹃却不等我,转眼的工夫,花谢得满地,我的画一直没能画完,一直就在画室里摆着。
也罢!我想,就等下一个春天吧。
在下一个春天之前,勤奋的工人把所有的杜鹃都修剪得平平的了,听说是要剪矮了花才会开得好,曾经是那样高大美丽的花树都被剪成一块一块,方方整整的,像水泥围墙一样立在草坪中央
而那年春天,花开得并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剪得太苦了的关系。第二年也仍然恢复不起来,花苞很少,零零落落的应付了一季。
到了今年,花是长高了一点,却又整整下了两个月的雨,搁在墙角的大画再不处理,恐怕都要长霉了。那一阵子,走出走进的,只要听到花季或者杜鹃那两个字,我心里就会觉得闷闷的,觉得有什么事没做好,觉得有很多说不出的怨怪,觉得有很多理不清的牵绊;而对那些在雨中慢慢开始绽放的杜鹃,竟然有了一种厌烦和怨怼的心情了。
有一天,仍然下着雨,我开车去中坜,经过一个国民小学的校门口,刚好他们放学了,孩子们顶着雨衣打着伞,高高兴兴地走回家去。学校围墙外面,种满了杜鹃。车子减速经过他们身旁的时候,有一个小男生忽然脱离了队伍,往墙边跑过去,在他身后追着他跑的,大概是他的姊姊,一路追着叫着在骂他。
我把车子慢慢停靠到路边,很想知道,这个小男孩到底想做什么。马路对面,他姊姊已经抓住了他,又把他牵回到队伍里面去了。不过,和刚才不同的是,他已经成功地捡起了一把刚刚被队伍折断而掉到地上的杜鹃花,并且把它们倒插在他的小黄帽子底下,红艳艳的花朵,和他黝黑顽皮的小脸蛋儿摆在一起,显得更艳更红了,小男孩正张大着嘴在哈哈地笑着。
我转过头来发动车子,才发现,我也正张大着嘴在哈哈地笑着,心里好快乐!
这个小男孩才是一个真正懂得爱惜春天和欣赏杜鹃的小小可人儿啊!
真的!这样的春天,这样的杜鹃才是真正的快乐人生。自自然然的,没有什么一定要成功的负担,没有什么一定要实现的计划,没有什么一定要嵌入的模式和理想,这才是真正的春天和真正的杜鹃,这才是上天当初为我们安排了四季和所有的花朵的原意啊!
(原文有删改)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2分)
本文写了“我”画杜鹃,结果几年也没有画好,对杜鹃有了一种的心情;后来我看见,我心里好快乐。
品读语句,回答问题。(4分)
(1)“花开起来的时候,像是一片锦绣的帷幕,鲜紫、大红、浅粉,在蓝得透明的天空下燃烧,把所有经过的人都看呆了。”这句话中的“燃烧”改为“开放”,效果有何不同?
(2)“曾经是那样高大美丽的花树都被剪成一块一块,方方整整的,像水泥围墙一样立在草坪中央。”句中画线的部分用“水泥围墙”比喻修剪后的“花树”,有何作用?
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小男孩才是一个真正懂得爱惜春天和欣赏杜鹃的小小可人儿啊!”?(2分)
作者从杜鹃的事情上懂得了真正的人生是“自自然然”的。请你写一段话,描述一件给你以启迪的事,要求结尾采用“这让我懂得了……”的句式。(要求语言生动,不少于80字)(5分)

阅读议论文,完成小题。(12分)
做人当有底气
桑林峰
①近来读《乔布斯传》,深深赞叹于乔布斯那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强硬的管理风格。在内,乔布斯的营销理念和管理方式经常受到同伴们的质疑和反对,在外,苹果公司和IBM、微软等公司的竞争硝烟四起。但是乔布斯就是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令同伴和对手所折服。这不由得使人感叹,做人当有底气。
②一个人在与人交往时,缺少人缘,这就是人气不足,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他人;任务面前,有人不敢接,能推则推,这是因为才气不足;遇到困难,需要克服,有人退缩,这是豪气不足。总之,人气、才气、豪气构成了做人的底气。
③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底气足,则处事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骚;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流之于俗、毁之于形。
④那么,底气从何而来呢?一个人博览群书、知识丰富,而不是头脑空空,就有底气;艰苦奋斗、以苦为乐,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有底气;遵规守纪、以身作则,而不是违法违纪,就有底气;正气凛然、刚正不阿,而不是曲意逢迎,就有底气;胸怀全局、顺应大势,而不是井底之蛙,就有底气。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
⑤底气从高尚的人品中采。人生在世,德为第一。没有良好的人品道德,就会失去为人行事的根本,底气自然缺失。西汉的强项令董宣,秉公执法,杀死了湖阳公主的亲信。皇帝让他向公主道歉,他宁死不从。试想,如果做了亏心事,整天魂不守舍,战战兢兢,何谈底气?只有自觉加强人格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地位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才能底气充盈,行为世范。
⑥底气从高超的本领中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深厚的知识内蕴,成熟的思维能力,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底气支撑。《庄子》里的郢人能够挥动斧子,削掉别人鼻尖上的白色粘土,是因为他有多年的刻苦训练;。可见,只有拨冗潜学,立足于勤、持之以恒、根植于博、专务于精,并注重学习,做到思考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才能学富五车,底气十足。
⑦底气从高度的自律中来。底气也是一种气节,节高则气壮,节破则气消。如今,我们面临的诱惑与日俱增,如果没有严格的自律,一有好处就无所顾忌,心役于名缰利锁,丧失气节,自然也会失去底气。屠格涅夫说过:“自律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美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因此,保气节、增底气,必洁身自好。公道正派,自觉做到坚持真理不退步,面对矛盾不却步,把握原则不让步,无论何时何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襟怀坦荡,正义凛然.敢于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如此,“任尔红尘翻滚,我自清风明月”,心有浩然之气,底气自从心生!
⑧总之,做人当有底气。一个有底气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原文有改动)
请在下面横线上抄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文章开头先举乔布斯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
本文第②段首先指明 ;接着第③段论述了
然后第④段分析了。(3分)
文章第⑦段画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请给文章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

阅读理解。
“极寒天气”会来吗?
①最近,一位波兰学者预测欧洲2010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极寒”的消息,其中还提到了亚洲国家也可能会出现寒冬,对人们议论纷纷。那么,今年的“极寒天气”是否真的会来呢?
②这位波兰学者认为,在“拉尼娜”活动的影响下,来自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并且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有过去的一半,无法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但是,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有点儿的意味。这位学者仅仅依据单一影响气候的因素预测未来气候的趋势,显然是对气候系统缺乏全面系统和深刻认识的表现。气候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大气、冰雪、岩石、生物、水五大圈层,甚至还包括了人类活动。
③实际上,把“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扯到一起有的感觉,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拉尼娜”是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比较大;而墨西哥湾暖流却是相对稳定的。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而且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出,墨西哥湾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④另外,“拉尼娜”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举个例子来说,自1986年以来,欧洲地区发生过4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只有两次出现了冷冬。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拉尼娜”事件期间,欧洲气温普遍较常年明显偏暖了1℃ 至4℃,并没有出现偏冷的现象。所以,单单靠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这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⑤当然,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趋多趋强的情况,并不排除某一年、某些地区会发生“寒冷事件”,但是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当前全球气候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
⑥回过头来看,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南半球最暖的年份,2000至2009年是1850年以来最暖的十年,这都表明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趋势是一个全球性的长期过程。根据1500年以来的代用资料分析,欧洲近年冬季气温变化与1901年至1995年的平均值相比,大多在正负2℃之内。1708年至1709年冬季是1500年以来最冷的冬季。但20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冬季气温始终呈现上升的趋势,没有出现过较常年偏低2℃的偏冷冬季。
⑦因此,今年将有“千年极寒”的说法不能
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三项填入第②、③和⑦段三处的横线上,合适选项依次为:(只填序号)

A.王婆卖瓜 B.一言以蔽之 C.瞎子摸象 D.风马牛不相及

第①段中划线字“此”指的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第④段画线句除了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以外,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作者认为今年“千年极寒”不可能出现,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分析:
(1)先写
(2)再写
(3)最后写全球正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每条答案不超过20个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