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那么在下列给出的各种情景中,能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出火星平均密度的是
| A.在火星表面使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测出下落的高度H和时间t |
| B.发射一颗贴近火星表面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飞船,测出飞船的周期T |
| C.观察火星绕太阳的圆周运动,测出火星的直径D和火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T |
| D.发射一颗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测出卫星绕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r和卫星的周期T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 |
| B.可以将流散到周围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
| C.测出油酸分子的大小,并已知油酸的摩尔体积,就可以估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
| D.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一定变大 |
一个铍原子核(
Be)从最靠近核的K层电子轨道上俘获一个电子后发生衰变,生成一个锂核(
),并放出
一个不带电的中微子νe(质量不计),人们把这种衰变叫铍核的
EC衰变。核反应方程为:
Be
。已知一个铍原子质量为m1,一个锂原子质量为m2,一个电子质量为me,光速为c,则一个铍原子核发生上述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
| A.(m1—m2)c2 | B.(m1+me+m2)c2 | C.(m1+me—m2)c2 | D.(m2—m1—me)c2 |
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8s-22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m |
| 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 |
| C.整个过程中,E点所表示的状态是离出发点最远 |
| D.BC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为34m |
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点电荷”、“电场线”等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 A.控制变量 | B.类比 | C.理想模型 | D.等效替代 |
AB和CD为圆上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圆心为O。将电量分别为+q和-q的两点电荷放在圆周上,其位置关于AB对称且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如图所示。要使圆心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可在圆周上再放一个适当的点电荷Q,则该点电荷Q
| A.应放在A点,Q=2q |
| B.应放在B点,Q=-2q |
| C.应放在C点,Q=-q |
| D.应放在D点,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