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某种折射率较大的透光物质制成直角三棱镜ABC,在垂直于AC面的直线MN上插两枚大头针P1、P2,在BC面的右侧无论怎样都看不到大头针P1、P2的像,而在AB面的左侧通过棱镜可以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先后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图中未画出),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记下P3、P4和三棱镜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过P3、P4作直线与AB面交于D,量出该直线与AB面的夹角为450,则透光物质的折射率n= .
某兴趣小组利用沙摆(视为单摆)测量斜面上木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
(1)测量沙摆周期时,为减小误差,应取沙摆运动到___(填“最高点”或“最低点”)时作为计时起点;
(2)某同学用秒表计下n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示数为___s;
(3)在沙摆振动时,将一木板从斜面上滑下,沙摆漏下的沙在木板上形成如图丙所示形状。测得沙摆周期为T,AB=s1,BC=s2,则木板加速度a=___(用s1, s2,T表示)。
为了较精确地测量一只电流计的内阻,要求按照图1给出的电路进行测量,实验室中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图1图2图3
A.待测电流计(量程500A,内阻约1kΩ) | B.电阻箱R(阻值1Ω~9999Ω) |
C.滑动变阻器R1(阻值0Ω~20Ω) | D.滑动变阻器R2(阻值0Ω~1kΩ) |
E.电源(电动势3V,内阻不计) F.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
(2)将图2所示的实物图连成实验电路;
(3)某同学在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不变,然后调节电阻箱阻值,取不同值分别读出电流计读数I,作出1/I-R变化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可求得电流表内阻Rg= Ω;
(4)实验中为了安全,要注意:在开关S闭合前,应该(写出两点)
;
。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动摩擦因数,在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A、B,且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上,A、B两点高度差为h,水平距离为s,当一带有宽度为d的很窄的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遮光时间t,让滑块每次从斜面上不同点由静止开始滑下,记下相应的tA、tB值。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滑块经过光电门A、B时的瞬时速度vA= ,vB= ;
(2)根据上面测量的物理量,得到滑块的动摩擦因数计算表达式为μ= ;
(3)某实验小组同学实验测量得到h=0.3m,s=0.4m,d=0.5cm,根据多次测量tA、tB值,由计算机处理得到-
图线如图乙所示,可计算得到滑块与斜面动摩擦因数μ=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同学们从实验室选择了一个标有“12V,6W”字样的灯泡,实验器材如下:
电流表A1(量程300 mA,内阻约为3Ω);
电流表A2(量程600 mA,内阻约为1Ω);
电压表V(量程15 V,内阻约为3 kΩ);
滑动变阻器R1(0~5Ω,额定电流为1 A);
滑动变阻器R2(0~50Ω,额定电流为0.01A);
电源E(电动势15 V,内阻较小)
单刀单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实验器材中,电流表应该选择 ,滑动变阻器选择 。
(2)画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路简图。
(3)描绘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若选取2个这样的灯泡并联,再与一个阻值为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在电动势
,内阻
的电源,如图2所示,则灯泡消耗的电功率
。
某同学改进“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探究方法,改进后的装置和实验步骤如下,如下图所示
部分实验步骤:
A.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竖直木板上,另一端用细线栓接n1=5个相同的钩码,把橡皮筋结点拉到O点。记下O点的位置和细线的方向
b.在接点处再栓接一根细线,两根细线分别挂上n2=4个和n3=3个相同的钩码,并让两根细线分别绕过固定的两个定滑轮B和C,调整滑轮的位置,当橡皮筋的结点被重新拉到O点时,记下此时两个细线的方向。
(1)两根细线再次把橡皮筋结点拉到O点时,如图中所示的 。
A.60°B.30°C. 37°D. 53°
(2)改变钩码个数,重新进行实验,下列哪些钩码数量的选择不能帮助我们验证实验 。
A.n1=5,n2=3,n3=3 B.n1=5,n2=3,n3=6C. n1=5,n2=3,n3=8D. n1=5,n2=3,n3=1
(3)进一步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直接在绳子结点挂上5个相同的钩码,另外两端分别挂上3个和4个钩码。若把滑轮C移动到,结点O的位置将如何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