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左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右图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图,回答问题。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各组国家中,经历的人口发展过程与图示发展过程类型一致的是
A.英国、法国 | B.德国、巴西 | C.中国、加拿大 | D.日本、印度 |
现在该国城市化进程处于阶段
A.I | B.I和II | C.II | D.III |
读“某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下列各题。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
C.各地纬度差异大 |
D.各地经度差异大 |
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 )
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小 |
B.南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 |
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 |
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 |
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B.锋面在附近活动 |
C.山地抬升偏北风 |
D.受台风登陆影响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图为我国某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该区域的降水分布大体是()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
B.由东南、西北向中间递减 |
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
D.由东向西递减 |
图中A处降水的数值范围和主要原因是()
A.0mm-200mm之间,盆地影响 |
B.200mm-400mm之间,西风影响 |
C.400mm-600mm之间,山地影响 |
D.200mm-400mm之间,山地影响 |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
A.贺兰山 | B.阴山 | C.大巴山 | D.秦岭 |
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 |
B.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 |
C.①地是落叶阔叶林,②地是常绿阔叶林 |
D.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 |
有关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受冬、夏季风明显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 |
B.纬度差异是形成我国冬夏季风的主要原因 |
C.夏季风包括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既温暖又湿润 |
D.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大,但持续时间短 |
读下列省区轮廓图,回答下列小题。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④②③ | B.④③②① | C.③②④① | D.③①④② |
临我国两大海域的省区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受寒潮影响最小的省区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