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
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
下列对各组离子或物质是否能够大量共存的判断及解释一定正确的是
A |
25℃时,由水电离出来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24的某溶液中: Fe2+、NO3-、AlO2-、Na+ |
不能共存 |
发生反应: 3Fe2++NO3-+4H+=3Fe3++NO↑+2H2O |
B |
澄清石灰水中: Cu2+、K+、CH3COO-、HCO3- |
不能共存 |
发生反应: Ca2++OH-+HCO3-= CaCO3↓+H2O |
C |
常温常压下,空气中: NH3、NO、H2、CO2 |
可以共存 |
不能发生反应 |
D |
银氨溶液中: K+、Na+、NO3-、Cl- |
可以共存 |
不能发生反应 |
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
① |
② |
③ |
实验结论 |
A |
稀硫酸 |
Na2CO3 |
Na2SiO3溶液 |
非金属性:S>C>Si |
B |
稀硝酸 |
Na2S |
AgNO3与AgCl的浊液 |
Ksp(AgCl)>Ksp(Ag2S) |
C |
浓盐酸 |
MnO2 |
NaOH溶液 |
氧化性:MnO2 >Cl2 |
D |
浓硫酸 |
蔗糖 |
酸性KMnO4溶液 |
浓硫酸具有酸性、脱水性 |
工业上常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氰(CN-)废水,反应原理为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先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KCN + 2KOH + Cl2 =" KOCN" + 2KCl + H2O;氰酸盐再进一步被液氯氧化为无毒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CN 与KOC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 |
B.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的产物之一是无毒的N2 |
C.OCN-与CN-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均为1: 2 |
D.完全处理含0.1 mol CN-的废水,理论上需要消耗Cl2的体积为5.6L(标准状况下) |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
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 2+ |
C.[Cu(NH3)4] 2+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
D.在[Cu(NH3)4] 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
据报道,在40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K,科学家已成功合成出CO2原子晶体,下列有关这种CO2晶体推断正确的是
A.易液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
B.CO2晶体中,每个C原子周围结合2个O原子,每个O原子跟1个C原子结合 |
C.硬度很大,可用作耐磨材料 |
D.在一定条件下,CO2分子晶体转化为原子晶体是物理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