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温度下,将C12通入NaOH 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1O-与ClO3-的浓度之比1:3,则C1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21:5 | B.11:3 | C.3:1 | D.4:l |
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作“钡餐”的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 |
B.采用催化设施,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无害气体 |
C.常温下,可以用铁制容器来盛装冷的浓硫酸 |
D.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
为了证明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Fe2+、SO42-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
B.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 |
C.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42- |
D.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浅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 |
Cu 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恰好溶解在NaOH 溶液中得到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反应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铜片为51.2 g,则生成0.2 mol NaNO3 |
B.常温下,Cu 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可能发生上述反应 |
C.标准状况下收集的氮氧化物为20.16 L |
D.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u(NO3)2 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 |
已知25 ℃下,Ka(HCOOH)=1.78×10-4,Kb(NH3·H2O)=1.79×10-5。保持25 ℃不变,向一定体积0.1 mol·L-1的氨水中滴加0.1 mol·L-1的甲酸溶液。在滴加过程中
A.水的电离常数先增大后减小 |
B.当氨水和甲酸溶液体积相等时,c(HCOO-)=c(NH4+) |
C.c(NH3·H2O)与c(NH4+)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
D.![]() |
已知下列四个热化学方程式:
其中a、b、c 均大于0,HCl气体溶解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由此可知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d<0 | B.c<2a+b-d | C.c=2a+b+d | D.c>2a+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