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保护进程做出贡献。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世界主题为“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点出了保护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紧迫性。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意指二氧化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倡导人们过上” 绿色、低碳生活。
(1)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2)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 )
A、臭氧层空洞 B、酸雨 C、温室效应
(3)“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其中“多个物种”具体是指(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幼苗有的是绿色的正常苗,有的是叶片发白的白化苗。白化苗由于缺乏叶绿素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会过早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被称为“黄金作物”,富含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储存于玉米种子的中。在玉米种子形成的过程中,必须经历和两个重要生理过程。
(2)玉米幼苗能产生叶绿素与不产生叶绿素在遗传学上称为。
(3)玉米出现白化苗属于的变异,是玉米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结果。(4)玉米能产生叶绿素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的,而隐性基因b则使玉米丧失产生叶绿素的能力成为白化苗。白化苗的基因组成是,请在右图圆圈中画出白化苗的体细胞内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用“”表示)
(5)科研人员将两株玉米杂交后,再收集种子种植。在935粒成功萌发的种子中,有705粒发育成绿色幼苗,余下的幼苗为白化苗。请写出这两株玉米的基因组成。
大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保障,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人体的消化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至少写出两种);淀粉最终在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2)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如右图一)的①,然后
经过 循环再回到心脏的③、④,最后经[ ⑤ ]
运离心脏,运至全身。
(3)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流到肾脏(如右图二),经过[]肾小球
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在[ ④ ]处它又被重
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如果人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患了病。
(4)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处被分解,
同时释放出能量。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5)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
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中的的多样性。
请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生物圈中的普通一员,人类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胚胎在母体子宫内,通过脐带和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和营养物质,并排出废物。
(2)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生理和心理发生显著变化。请写出一个青春期发育的特点:;你打算怎样珍惜青春年华,使身心健康发展呢?
。
农民在水稻田中进行养蟹试验并初获成功。插秧时,他们调整了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使得稻田有较长的透光时间。放养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如右图),农民既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了有机食品。
(1)蟹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写出一点即可)。
(2)水稻细胞和蟹的肌肉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前者有(写出一点即可)。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成分外,还必须有,将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物质。
(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5)请写出该人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6)农民放养螃蟹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相对平衡与稳定,因为任何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
襄阳市的市花“紫薇”又名百日红、痒痒树等,树形优美,树皮光滑。花色丰富艳丽,花朵繁密而高雅,紫薇在夏秋少花季节,争芳吐艳,花期长达数月,故有 “ 百日红 ” 之称。
(1)紫薇与人体在结构层次上相差这一层次。
(2)是紫薇体内的能量转换器,它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向下运输。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如果中午气温太高,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由于叶片上的关闭而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下降。
(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节实验课上,当发现酒精里的叶片变成黄白色时,你可以准确地用镊子夹起小烧杯,放在实验台上。你的上述动作之所以能够协调准确,是因为有神经系统中 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