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8 |
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 |
C.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相同基因型概率为4/9 |
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B.“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 |
C.群落结构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D.火山喷发和火灾后的演替都属于初生演替 |
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 |
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 |
C.c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
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 |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
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除哪项外,其余都是正确的()
A.A组、B组和C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 |
B.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 |
C.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
D.C组r射线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 占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 解旋酶作用于①②两处 |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 C + G ) /( A + T )为 3 : 2 |
C.若 ①处后T变为 A ,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变化 |
D.将该基因置于14N 培养液中复制 3 次后,含15N 的DNA分子占1/8 |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