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后来成为世界争霸对手的苏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他们为了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在苏联,列宁1921年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地推行新经济政策;当美国经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刚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就迅速地施行新政,使美国得以摆脱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在不同程度上明显带有市场经济色彩,对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两个政策走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推行的过程中,他们都在各自国内遇到相当大的阻力,但当时的领导人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力排众议地推行新政,都发挥了他们各自应有的历史作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列宁的主要历史功绩(至少两点)。
(2)判断下列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
①这场经济危机首先从意大利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这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③这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高涨。
④这次经济危机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更激烈和尖锐。
⑤这场经济危机是德、意、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3)依据材料,指出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
(4)通过学习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等,你对改革有何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生产关系的性质,所以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我国农村迅速富裕起来了。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请你把下面这张“辽、西夏、北宋和金的建立简表”补充完整。(凡是空着的就给填上)
政权 |
民族 |
建国时间 |
建立者 |
都城 |
北宋 |
汉族 |
960年 |
赵匡胤 |
|
辽 |
916年 |
上京 |
||
党项 |
1038年 |
元昊 |
兴庆 |
|
金 |
女真 |
阿骨打 |
会宁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人口(户)及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人口(户)及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
西汉 |
2470685户 19.8℅ |
9985785户 80.2℅ |
唐朝 |
3920415 户 43.2℅ |
5148529 户 56.8℅ |
北宋 |
11224760 户 62.9℅ |
6624296 户 37.1℅ |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1)从两则材料中可以分析出我国古代经济出现什么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出现于何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想想看,下面的每幅对联各赞颂了一位历史人物,请你把他们的名字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3)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赏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唐太宗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请问:(1)材料一中唐太宗的“以史为鉴”和“以人为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举出历史上 “水能覆舟”的一个例子。
(3)他为避免“覆舟”实行了什么政策?(举出两项即可)
(4)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史称他的统治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