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
| B. | 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
| C. | 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
| D. |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
专家指出,“自贸区”的建成能起到“10+1>11”的效果,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自贸区”经济社会发展。“10+1>11”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加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
| B.部分功能制约着整体功能,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性作用 |
| C.搞好局部,必然促进整体的发展 |
| D.优化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关系,能激发各要素的活力,提升系统功能 |
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世界 |
|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 D.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嫦娥二号”卫星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将验证直接地月转移发射、近月l00公里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与定轨、高精度对月成像等多项关键技术,为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这表明,实践
①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必须和理论相结合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早在1997年,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室主任马东涛就公开预言:“目前,泥石流淹没和危险区内有人口1.49万,财产1.38亿元,若发生大规模泥石流,其造成的灾害将大大超过1992年。”这次舟曲的灾难被马东涛不幸言中。这表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