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中华传统伦理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诚实守信思想,诚信建设要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
(1)找出下列道德与其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对应的字母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道德 |
属性 |
|
① 社会公德 |
A.调整夫妻、长幼、邻里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
|
② 职业道德 |
B.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规范效力的行为准则 |
|
③ 家庭美德 |
C.因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行为准则 |
|
④ 个人品德 |
D.个体内化了的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与规范 |
(2)据材料,谈谈你对"诚信建设要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这一观点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驾驭、自我监督。
结合材料,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分析发展基层民主的政治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2—2013年A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目 |
1992年 |
2008 |
2013年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2447 |
36796 |
62163 |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
17.9 |
57 |
69 |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 |
0.6 |
1.8 |
2.9 |
市场化程度(%) |
26.0 |
77 |
79.8 |
注:按市场发展阶段划分,市场化程度在15%--30%为弱市场经济,30%--65%的叫转轨期市场经济,65%--80%叫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一般在85%以上。
简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制度原因。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一: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 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
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1)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 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
文化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文化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开放水平和国家软实力。
材料一
材料二:2009、2013年我国文化贸易增长与近5年进出口比情况
项目 |
2009年 (亿美元) |
2013年 (亿美元) |
年均 增长 |
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引进量比 |
引进和派出文艺演出收入比 |
文化产品进出口 |
127.9 |
274.1 |
20.2% |
1:2.5 |
6:1 |
文化服务进出口 |
28.3 |
95.6 |
28.7% |
注: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贸易出口额大于贸易进口额称为贸易顺差,反之为贸易逆差;②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额首超美国,居世界第一,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
材料三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十二五”时期,我国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就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贸易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振兴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国政府怎样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日前,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利用好现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