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校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碑文曰: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藩。以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藩。自此以来,完事休贴。见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轶,越在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咸与维新,帝式藏用,不违厥旨。
⑴从材料一划线处可看出: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
⑵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如何使"西域内属"的?有何意义?
②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藩之间的关系。《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
⑶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阅读下面材料: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有人)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材料中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政治主张?
(2)唐太宗采取这样的主张,根本目的是什么?
按要求将下图填充完整。
隋朝的大运河
(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隋运河各段的名称。(每一方框填一字)
(2)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隋运河的中心及南北端点。
(3)隋朝大运河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五大河流,成为贯穿_____________交通的大动脉。
阅读下面材料: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完成(1)~(2)题:
(1)“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2)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12分)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回答:
(1)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此诗中的“难”指的是红军遇到的哪些困难?从诗中你能找出红军克服这些困难的具体事件吗? (4分)
(3)诗中的“三军”指的是哪些部队?(3分)
(4)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哪年召开的?参会代表有哪些人?
(2)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请说出这个党是哪个阶级的政党?
(3)请举出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事例来说明该政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