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8把锈迹斑斑的铁四牙、6把尘土封存的锄头、12把长钩刀,24年的坚持不懈,数条乡间小道的平坦……”这些在讲述的,是一位老人的故事。他就是临高县林城镇宫花村92岁的黄吉贞。 “人的一辈子很短,不能白活,要给后人留点什么。”抱着“我得为群众服务”的想法,黄老从1987年就开始了义务修路生涯。25年来,他为修路共填土杂方约4000多立方,清理灌木丛及荊棘约6吨。如今,村里的路变宽了,变平了,就连邻近的乡村小道都留下了他修路的身影。“我会继续修下去,直到村里通上水泥路。”黄吉贞坚毅地说,只要还能动,他会一直修路。“心甘情愿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情,这是我和老伴长寿的秘诀。”

问(1)你是怎样认识和评价黄吉贞老人的行为的?请说明理由。
(2)“人的一辈子很短,不能白活,要给后人留点什么”; “心甘情愿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情,这是我和老伴长寿的秘诀”。黄吉贞老人的人生观和长寿秘诀给你什么启示?(不少于四点,4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增强责任意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你我探究】:
材料一:4岁时,蒋聪伶的命运似乎已被决定,她被确诊为“先天性矮小症”,永远不会长高。24岁时,她的身高只有1.25米,很多人认为,她应该在社会不起眼的角落里平静的度过一生。个子停止了生长而心从没有停止成长,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与理想。经过自己的努力,她成为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一名节目主持人。
材料二:“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我一定要战胜自我。”这是中国跳水“难度之王”何冲在获得男子双人3米板冠军后发出的豪言。
材料三:80后作家韩寒,从小爱好写作。初中毕业时以体育特长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一时(1999年),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在留级后,再次挂科七门并最终在高一退学。他发表的首部小说是一部反映上海初三学生生活的小说《三重门》。通过这部小说的发行,他进一步在中国其他地区成名。该书至今累计发行200万册,中国近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其后,陆续发表了散文集《零下一度》、《通稿2003》、《就这么漂来漂去》和《杂的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一座城池》、《光荣日》、《他的国》和《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作品。2010年4月,他被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12分)
(1)结合材料一,谈一谈自强和理想的关系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自强的关键是什么?
(3)作为自强的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4)自强人生少年始。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感想。(题目自拟;10分)

【格言赏析】:
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名言警句中包含的道理。每题2分,共8分。
(1)“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2)“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强大的动力。”
(3)“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4)“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挫折的路。”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出现几处修改,如:在原有“严禁刑讯逼供”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等。

(1)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哪一项职权?
(2)你认为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有什么重要意义?
(3)刑事诉讼法是根据什么法律修改的?为什么?(3分)

悠悠梦想变现实(6分)
材料一:世世代代困扰百姓的“衣食之忧”已渐行渐远;小康,这个最早出自《诗经》的梦想,穿越3000年悠悠岁月,正在变为现实。
材料二: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了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新要求,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强调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消耗;更加强调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
(1)古人“衣食无忧”的小康梦想我们已经实现,那么我们的梦想又是什么呢?请描绘建党100周年及建国100周年的情形。(2分)
(2)为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小康新要求,我国近年来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3)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小康做些什么呢?(2分)

小明学习成绩很好,别人向他请教问题,他却不愿意帮助别人,总说:“你自己想去!”有时还骗同学说:“我也不会。”他平时经常叫同学绰号,与同学之间出现点儿问题就大吵大闹。为此,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交往。小明也感觉到别人不愿意理他,可他却不知道原因。
(1)小明不能获得友情的原因是什么?
(2)小明应该怎样做才能获得友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