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液的正常pH约为7.35~7.45,若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突然发生改变就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由于人体体液的缓冲系统中存在如下平衡:
H++HCO3-←→H2CO3←→CO2+H2O H++PO43-←→HPO42- H++HPO42-←→H2PO4-
故能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正常生理活动。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当强酸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的平衡向右移,从而维持pH稳定 |
B.当强碱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的平衡向左移,从而维持pH稳定 |
C.某病人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会导致H+显然减少,pH显然增大,可能会引起碱中毒 |
D.在人体进行呼吸活动时,如CO2进入血液,会使平衡向左移动,H+增大,pH略减小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有氢键,RNA也可有氢键
B.人体成熟红细胞、浆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均不能合成DNA聚合酶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有中心体的倍增
D.线粒体、核糖体、质粒、ATP等结构或物质都含有C、H、O、N、P
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段细胞和FG段细胞中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
B.从曲线的D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
C.该曲线中EF段的形成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D.导致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能发生在BD段 |
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
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 |
B.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 |
C.核DNA数目比值为4:1 |
D.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4:1 |
如图表示两个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行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甲和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它们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也是相同的 |
B.甲细胞所处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所处的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 |
C.甲和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个DNA分子 |
D.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有可能进行与甲细胞相同的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