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城市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城市
| A.外部空间形态为条带状 |
| B.高速公路布局不合理,干扰了市区交通 |
| C.主城区呈现放射状道路网 |
| D.随着城市的发展,铁路对主城区交通有一定干扰性 |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点中,适宜建化工厂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Q(45°N,130°E)地的观测者,于3月21日10时(地方时)看到太阳刚好被山顶p遮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在Q地观测到现象可信的是
| A.冬小麦长势良好 | B.附近河流处于汛期 |
| C.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 D.水热条件极佳 |
若观测者从Q地沿图上虚线步行至P,那么观测者步行的距离约为
| A.0.5千米 | B.0.6千米 |
| C.0.7千米 | D.0.8千米 |
下图示意某地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形分布及地形剖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若该山地有冰川分布,则其雪线海拔约为
| A.3000米 | B.4000米 | C.5000米 | D.6000米 |
图中甲地所在山坡的朝向最有可能是
| A.东北 | B.西北 | C.东南 | D.西南 |
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图中甲地的植被类型可能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 B.热带雨林 |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温带落叶阔叶林 |
下图为某类企业发展的三个时期在甲、乙两地生产和消费的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该类企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Ⅰ时期,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和市场 |
| B.在Ⅱ时期,甲地生产量小于消费量 |
| C.乙地区经济较甲地区发达 |
| D.该类企业经历了产业转移的过程 |
该类企业最可能是
| A.印刷企业 | B.化工企业 | C.电子企业 | D.食品加工企业 |
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4月29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广东省常住人口达到104303132,占全国人口比重在过去十年中上升了1.16%,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而河南省常住人口为94023567,比重下降了0.29%,居第三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导致上述两省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部崛起后不需要更多的人口 | B.人口从中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
| C.季风水田农业需要更多劳动力 | D.广东接受大量外籍人口 |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养老费用增加 | B.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
| C.人口增长迅速 | D.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