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A.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 |
B.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
C.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 |
D.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
读“某大洲沿30°纬线人口密度图”,回答16-17题。①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是
A.工业发展早 |
B.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
C.灌溉农业发展早 |
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资源 |
②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干旱的沙漠地区 | B.湿热的雨林地区 |
C.地势高峻的高原 | D.灾害多发的区域 |
读图(a、b、c代表单元格),回答14-15题。有关a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特有 | B.雨热同期 |
C.盛夏伏旱 | D.冬雨夏干 |
abc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A.a—b—c | B.b—c—a |
C.c—a—b | D.c—b—a |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2-13题。关于图示河流相关的判定,正确的是
A.该河流自高纬向低纬流 |
B.该河流在MN段有凌汛发生 |
C.该河流汛期可能发生于1月份 |
D.河流上游a处流速比下游b处流速快 |
图中MN两点之间的连线的地形剖面图为
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 500 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0-11题。 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 之间 | B.15°N-20°N 之间 |
C.25°S-30°S 之间 | D.25°N-30°N 之间 |
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 B.盆地 | C.丘陵 | D.山地 |
该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 B.大气环流 |
C.地形 | D.海陆位置 |
图中P处的地理事物名称是
A.冲积扇 | B.梯田 |
C.火山口 | D.沙丘 |
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