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暖手包"是冬天常用的取暖用品。它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装有发热剂(成分:铁粉、活性炭等物质)。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探究发热剂成分产生热量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的实验数据:

组别
时间/min
铁/g
活性炭/g
空气湿度/%
水/mL
上升温度/℃
1
30
1
0.6
70
0
10.7
2
30
1
0
70
0
0
3
30
0
0.6
70
0
0
4
30
1
0.6
40
0
4.2
5
30
1
0.6
40
2
11.5

(1)第l、3组的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2)第       组实验,说明“暖手包”的发热与发热剂成分中的活性炭有关;
(3) “暖手包”的发热剂与脱氧剂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6年,绍兴的部分居民用上了东海气田送出的天然气来代替煤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与煤气相比具有安全性好、环境污染少等优点.生产煤气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煤中含有大量的硫,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是引起 的主要原因.

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某些零食中含一定量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油炸食品中常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NO)。
(1)丙烯酰胺的一个分子是由 个原子构成;
(2)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5)卫生部建议,每天丙烯酰胺的摄入量不多于1 μg/kg×体重(kg).50g某品牌薯片中含丙烯酰胺150 μg.若你的体重为50kg,你每天最多吃这种薯片 g。

“我爱生活,我爱化学”,有一家庭实验的题目是“以鸡蛋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CO2”。现有完成该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
(2)上述操作过程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3)操作A中,松开手,片刻后,看到烧杯内的导管中形成一段 ,证明装置不漏气。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
(5)若将鸡蛋壳换为锌粒,利用上述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另一种常见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我爱生活,我爱化学”,城市居民生活所需净水,主要靠自来水厂供给。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将绥江河受污染的河水(主要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净水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图中若加入的A物质是明矾,则其作用是
为除去水中的固体沉积物和一些难溶性垃圾,进行了实验操作Ⅰ,则操作Ⅰ的名称是
(2)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感官指标
化学指标
细菌学指标
水质无色无味且澄清透明
pH: 6.5~8.5;总硬度<250 mg/L(以碳酸钙计);铜< 1.0 mg/L……等
细菌总数<100个/mL等

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图中属于“细菌学指标”的液体是
①液体B ②液体C ③液体D
(3)取流程中进入用户的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此饮用水是 (选填“硬水”或“软水”)。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____________方法。
(4)流程中,在液体C中加入氯气的目的是 ,液体D通过操作Ⅱ得到蒸馏水,则操作Ⅱ的名称是
(5)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
(6)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mL或 mL。

图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1)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填“甲”“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处。(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左右)

①向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水与生石灰反应,目的是
②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白磷(足量)
活塞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③实验结束到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