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活塞b,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
(2)当观察到烧杯中______ (填实验现象)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__。
(3)要使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需进行的操作是 ,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然后关闭活塞b,轻轻振荡集气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4)小红认为仅做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利用上图装置做一个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所应选的试剂是______,将该试剂放在上述装置的 中(写仪器的名称),产生的现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是____________。
根据如图所示列举的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时,待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其原因是;应待时再收集。实验结束时应先,后,原因是;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上并盖上玻璃片,原因是。
(3)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4)若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使用,最好选择E装置收集,理由是集气瓶底部要留少量的.目的是。
(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F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
B.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硫和木炭 |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图①中仪器a的名称是。
(2)图③中的现象是。
(3)图②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
(4)图④中的烧杯中的物质是,作用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②氧化汞受热分解:
③用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⑤红磷与氧气反应: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分解反应的是 。
在实验室选用如图中A~G的装置可以制取气体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H操作的现象。
(2)某同学选用装置A和F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装置B和C,其中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浸在液面下,其目的是:,与装置B相比,C装置的优点有:.
(4)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可以是(填序号);
②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NH3,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
(10分)下图1是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30g氯化铵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g溶液。
(2)60℃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各35g分别溶于100g水中形成溶液,冷却到20℃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3)将4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45℃,所得氯化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4)80℃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各6g分别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你认为图2中(填“甲”或“乙”)物质是氯化铵。要使剩余的甲固体完全溶解,可以采取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