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采样点 |
采样点环境状况 |
PM2.5(µg/m3) |
甲 |
学校。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
140 |
乙 |
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
160 |
丙 |
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
70 |
丁 |
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
170 |
戊 |
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
340 |
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读澳大利亚某月气压和风向图(如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可能是 月(填“1”或“7”)气压和风向图,说明判断理由。
(2)据图分析A、B两处该月降水差异及成因。
(3)C湖为澳大利亚大陆海拔最低处,其湖面平均海拔低于海平面约15米,试分析主要原因。
(4)C湖是著名的时令湖,为解决湖泊干涸问题,专家提出两种调水方案:甲方案——从D河就近调水;乙方案——从南部海域调水。试从可行性角度论证方案的异同点。
【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2月28日,沉寂了一年的前央视主持人柴静带着她的新作——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出现在网络上,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
材料二: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别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材料三: 2014年冬季到2015年春季,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的雾99.9%的情况是霾。下表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我国部分城市2012年平均PM10浓度(单位:微克/立方米)。
国际标准 |
海口 |
香港 |
南昌 |
北京 |
兰州 |
20 |
38 |
50 |
79 |
121 |
150 |
(1)根据材料描述分析我国东部地区PM10平均浓度分布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2)《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中提到,我国走出“霾”伏还需要巨大努力。请对治理此大气污染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加大宣传教育除外)。
【自然灾害与防治】
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概率。下图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险等级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旱灾对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
(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少旱灾损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读“黄河下游河床东下水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补给黄河的主要水体及图示河段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2)描述该河段水位的季节变化,并分析出现这样特点的原因。
(3)简述该河段出现地上河的原因并说出地上河对下游地区的潜在危害和整治措施。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赛人是东非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的最南到坦桑尼亚的多多马(6°10′23″S),最北到肯尼亚的基塔莱(1°01′N)(如图8)。近年来,肯尼亚、坦桑尼亚政府在马赛人游牧区内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并以马赛人在保护区中过度放牧、对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的理由要求其搬离保护区,马赛人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
(1)简述马赛人游牧区的位置和地形特征。
(2)根据材料一分析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是怎样变化的?试分析其原因。
(3)近年来,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政府鼓励马赛人从事定居农业生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马赛人应该守护原始传统,坚持游牧生产方式。你赞同哪一种生产方式?阐述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