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高 荷
元稹
种藕百余根, 高荷才四叶。飐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②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
某些事物往往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人寄寓某种志趣或情感。请说明元稹笔下“高荷”有怎样的寄寓;并请你另举一物,根据其特征阐发其可以象征的志趣或可以寄托的情思。(不少于200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屈原塔
苏 轼
自注: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②南宾:隶属于忠州。
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
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

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

A.楚人 B.奉佛人 C.古人 D.大夫

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

A.屈原赴死之决绝 B.富贵之短暂
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
C.沧江之投饭 D.屈原持志之高洁

龙舟之竞渡作者景仰之无限
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有关这位文化名人的介绍要求涉及下列内容:①时代,②地位,③著名作品,④诗文名句,⑤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好事近
蒋元龙
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蝴蝶不随春去,入熏风池阁。
休歌金缕劝金卮,酒病煞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注:金缕,即《金缕衣》,唐时人杜秋娘所作。其诗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清代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行船欧阳修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
檀板未终人去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尊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
(1)本词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更那听、乱莺疏雨”的妙处。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鹧鸪天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①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捩柂:转动船舵。
从字数看,《鹧鸪天》属于。这两首词都主要用了 意象,抒写惜别之情。
这两首词都写到送别引起的“恨”。请比较分析“恨”的差异。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归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颔联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