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沧浪静吟
苏舜钦①
独绕虚亭步石矼②,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二子③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④不满缸。
【注】①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北宋著名诗人。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时政得失。庆历四年(1044),因“稍侵权贵”,被捕入狱,革职为民。退居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有《苏学士文集》。此诗写于苏州沧浪亭闲居时期。
②石矼:石桥。
③二子:指伯夷和叔齐,商末孤竹君之二子。二人互让君位,先后都逃到周国。武王 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④澄醪:清醇美酒。
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指出第三、四句的情景关系,并简要其分析写景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①。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注释】①瓜田暮:汉朝召平,本为秦东陵侯。秦亡后,为布衣,在长安城东门种瓜,味甜美,世称“青门瓜”或“东陵瓜”。 韩信被诛以后,刘邦派使者拜萧何为相国,众人皆贺,唯召平独吊,劝萧何让封不受。
结尾三句“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试析这首元曲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⑴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⑵。
大都秋雁少⑶,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 行矣慎风波。
【注】⑴侍御:官名,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⑵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⑶大都:大概。
诗歌的颔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意境特点?试做简要分析
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题。(6分)
陇西行
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火断无烟。
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竹叶:竹叶青酒。
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归燕诗张九龄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被罢免宰相之后,时朝政大权由李林甫把持。②眇:小。
简要分析诗中的归燕形象。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