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一时刻的波形图,此时刻质点P正在做减速运动,机械波波速为1m/s。平衡位置离坐标原点为0.57m的质点Q从此时刻开始到出现波峰的时间可能为
A.0.07s | B.0.27s | C.0.47s | D.0.67s |
如图所示,O点为均匀带正电的导体棒AB的中点,P点为AO的中点,a、b两点分别处在P、O两点的正上方。若将某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分别放在a、b两点,则()
A.试探电荷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等于在b点受到的电场力 |
B.试探电荷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b点受到的电场力 |
C.试探电荷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b点受到的电场力 |
D.不能确定 |
如图所示,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均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2的尺寸比R1要小,通过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假设R1边长为4L,R2边长为L,若R1的电阻值为8Ω,则R2的阻值为()
A.2Ω | B.8Ω | C.32Ω | D.64Ω |
在现在这样的季节,我们经常穿有毛绒衫。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我们脱毛绒衫时,静电经常会跟你开个小玩笑。下列一些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将外衣脱下的过程中,内外衣因摩擦而起电,内衣和外衣所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 |
B.如果内外两件衣服可看作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假设将外衣脱下的某个过程中两衣间电荷量一定,则随着两衣间距离的增大,两衣间电容变大,两衣间的电势差变小 |
C.脱衣时如果人体带上了电,当手接近金属门把时,会造成对人体轻微的电击 |
D.在将外衣脱下的过程中,不计放电中和,内外两衣间隔增大,衣物上电荷的电势能将减小 |
学习物理,其实更多的是要大家掌握物理的思想、物理的方法。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有关电学的研究符合事实的是()
A.欧姆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 |
B.库仑借助扭秤装置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
C.安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
D.法拉第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并用简洁方法描述了电场──电场线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后,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频率一定等于入射光子的频率 |
B.![]() ![]() ![]() |
C.a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D.分别用紫光和绿光照射同一金属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紫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 |
E.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