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如图所示。之后,卫星在P点又经过两次“刹车制动”,最终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刹车制动”,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将比沿轨道Ⅰ运动的周期长 |
B.虽然“刹车制动”,但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还是比沿轨道Ⅰ运动的周期短 |
C.卫星沿轨道Ⅰ运动到P点(尚未制动)时的速度一定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
D.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Ⅰ运动到P点(尚未制动)时的加速度 |
如图4所示,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平行导线串有两个电阻R和r,导体棒PQ与三条导线接触良好,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导体棒的电阻可忽略,当导体棒向左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过R的电流为由d到c,流过r的电流为由b到a |
B.流过R的电流为由c到d,流过r的电流为由b到a |
C.流过R的电流为由d到c,流过r的电流为由a到b |
D.流过R的电流为由c到d,流过r的电流为由a到b |
如图3所示,MN、PQ为同一水平面的两平行导轨,导轨间有垂直于导轨平面向内的磁场,导体ab、cd与导轨有良好的接触并能滑动,当ab杆沿轨道向右滑动时,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步骤判断cd将( ) 图3
A.右滑 | B.不动 | C.左滑 | D.无法确定 |
磁通量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物理量,如图2所示,通过恒定电流的导线MN与闭合线框共面,第一次将线框由1平移到2,第二次将线框绕cd边翻转到2,设先后两次通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分别为ΔΦ1和ΔΦ2,则()图2
A.ΔΦ1>ΔΦ2 |
B.ΔΦ1=ΔΦ2 |
C.ΔΦ1<ΔΦ2 |
D.无法确定 |
在下图所示的四种磁场情况中能产生恒定的感生电场的是( )
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
A.奥斯特 | B.麦克斯韦 |
C.安培 | D.法拉第 |